“下吏奉我國君之命,專程于此等候天朝使臣,我國國相或將于后日親來,迎天朝使臣往我國國都,還請使臣先于邦加休息!這位乃是我邦加城城主!我邦加城城主得知使臣來此,亦是喜不自勝!”
一個面色黝黑、年過三旬的漢子依照禮儀向為首的李賢遙遙一拜道。
自唐以來,邦加作為東西方航道的重要轉折點,亦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往來的宋商自是不少,更有不少人來此學習佛學。故而,長達數百年的融合下,邦加乃至整個三佛齊王國內部的不少官吏或商賈都會說道漢語。
但能將漢語說得如此流利者,李賢還是第一次見。
李賢往前走了兩步,與之距離不過兩長,先對著面前于之行禮的胖胖的邦加城主回禮,接著再向著這黝黑漢子點了點頭,道“閣下的漢話如此流利,莫不是在大宋游歷過?”
中年黑臉漢子臉上流露出驚訝,忙回道“使者火眼金睛,下吏增暉,確于天朝咸平三年,抵達天朝瓊州,后輾轉至揚州,又往天朝國度東京開封游學過,來回共計有十年之久,于去歲同回歸的我國使臣,一路乘船,才得而返回我國國土。
得我國國相信任任命,下吏現為邦加護城使、執事官,輔佐我邦加城城主大人管理交易事宜。
今次使臣既來邦加,亦由下吏負責向導之責。”
李賢束手而立,聞言微微一笑“那這段時間就要勞煩護城使了!”
杜慶還是像以前留守“瞭望”號,且使船上的海師將士輪流下船休息,以防不測。而同行的數百只商船,看著李賢登岸后,有的拉著各自的貨物,在向同來的邦加城的小吏登記后,去往城內的集市銷售。當然,也有的將貨物繼續留在船上,只是人來岸上修整……
總之,整個邦加港在大宋商船到來后,陷入了忙碌狀態。
曾波則帶著五十個侍衛同行,內有海運府和舶司府此兩府的二十多個官吏,而甄諳,包括吳氏等同行下來的海貿大族負責人,也隨著李賢一同往邦加城而去。
旁側四周,亦有邦加城的軍將開道。
一大隊人浩浩蕩蕩,好不熱鬧。
旁側路上行走的僧人、百姓、由南毗國等地往來的商賈紛紛側目。
三佛齊王國,實行的還是比較原始的部落與王權交替制度,內中延續的是種姓制度。以國度巨港為核心,延伸到邦加時,邦加之地,包括邦加城其實都屬于另一個大部落的統轄,而于總體軍政上受巨港節制而已。
換言之,三佛齊王國,并不像大宋一般,那是一個相對分散的國家。
如邦加城城主,也是邦加地區的首領。賦稅等錢物,在這邦加之地,自要受到王國使臣的監督,取漢名增暉的護城使,也就相當于監察使。
而以隆重的儀式,接見來自大宋的貿易使臣,乃是巨港王宮傳來的命令,所以邦加城主只在開始和晚宴上露過面后,其他時間忙著自己的事去了,其于李賢等人的尊重,自不如在大宋生活過的增暉。
第二日,在增暉的陪同下,李賢早邦加城內轉了轉,著重查看了內城集市的交易情況,可能是做了幾百年貿易樞紐站的原因,本地的官吏,在對商品的賦稅和商賈的管理上,都顯得井井有條。這完全不同于李賢南下時,到訪的其他南洋國家。
看著無數的錢財“不勞而獲”即流入了邦加官吏的口袋里,甚至于邦加城只需要付出一定人手時,李賢內心說不羨慕是假的。
掌握了這條船只必經的商道,那就相當于一個永遠開采不完的金礦。
亦因此,《大宋和南洋諸國貿易協議》與其他海貿不是特別發達的國家或有吸引力,但對三佛齊的吸引力就少了很多。能夠猜想到的是,欲要讓三佛齊王國及旗下的各處部落乃至藩國都能承認這一協議,必須想出更為適當的解決辦法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