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乃是海運府的財政支柱,隨著近兩年來,海貿的開放程度日益擴大。海貿的賦稅呈幾何倍的增加!
鄭大為出東京,來到海運府任上,宰執丁謂于之親口所言的,便是把持住賦稅。將賦稅攬入懷里,于常人眼中,就相當于把整個海運府握在了手里。
“果真?”
鄭大為沒有注意到自己的語氣已經有些顫抖,早知李賢能將賦稅交由他手中管理,那還弄什么幺蛾子?
現在到好,自作孽,弄得他在李賢面前抬不起頭不說,更有外面傳言他的流言蜚語。
“李某從不騙人!”李賢抬了抬眼皮,又補充道“鄭府使若是愿意,就給句準話,如若不愿意,那李某另找他人來督辦此事!”
事實證明,李賢的這個激將法很管用,鄭大為沒做太多思考,即同意道“鄭某愿意!”
似乎覺得這樣不夠表明心意,他直接站起,面向李賢作揖道歉道“鄭某初來乍到,不動李府使的用心良苦,犯過不少錯誤,還請李府使大人有大量,勿要計較!明日富貴樓,鄭某愿邀李府使,另有寧知州小聚一下,還請李府使勿要推辭!”
李賢自進門后,臉上第一次流露出了一絲笑容“既然是鄭府使的一片心意,那李某就應下!稅務之事繁多,鄭府使以后定然勞累,辛苦了!”
鄭大為亦笑道“李府使言重了,這是鄭某應該的!”
待李賢離開,鄭大為心中的警惕興起,左思右想,也沒能想到李賢會如何使絆子。他最終還是搖了搖頭,想必是自己想多了,應是李賢懼怕朝中丁相公,亦想借此討好罷了!
第二日的小聚,知州寧亦善,海運使李賢,海運右使鄭大為,三人相談甚歡,暫時冰釋前嫌。
元日至,李賢已至二十,這也是他來大宋的第二十個年頭。
亦在歲首,李賢邀請了交好的同僚和下屬,于澄邁山下的莊園內,吃了一次團圓飯,并透露了接下來在瓊州的野心。核心只有一個,那就是堅持說服朝廷,擴大海貿成果。并于海外之地,贖買更多的土地,或用來種田,供給大宋,或就地取材,建造工坊,形成以大宋皇家海商為中心的跨國商號團體。
休沐一過,海運府就正式上崗了,而于當日,瓊海海師和東海海師再次護送海商們,沿著航線下南洋。這一次,單是南洋的船隊就要比第一次多上三倍,足足三千條船只。
其中,瓊海海師出動了共計二十條船艦,內中包括五只大型、帶有霹靂彈和油火噴器的主力艦艇。其中四只,按照計劃,將停留于南洋已在興建的四座海師基地,并與各自的兩只護衛艦艇長駐之。
東海海師規格較小,主要是琉球和倭國、高麗一帶,共計六艘,其中只有一只大型的艦船。同行的海商也比較少,而內里的貨運船艦,無論大小,加起來不過一百來艘。
當然,東海海師此行,除了護衛大宋商船,并與高麗倭國談判建立海師基地事宜外,最重要的還是把海圖制作好,并記錄遼國沿海一帶的情報。
而此番兩個方向海師護航與海貿行徑,已經不局限于瓊雷的沿海之地,泉州、溫州、臺州、蘇州等工坊發展之地,皆有商賈踏海而來,集結于瓊州海峽,紛紛加入已恢復運營的海商聯合會,所有船只和貨物,于舶司府登記造冊,后上交至海運府,繳納商品總價值十分之三的貨運稅費。
同時,按照朝中的統一規定,和海運府的禁令,鐵器等物禁止出口,一經發現,那便是抄家下獄。
揚帆起航,蛟龍入海。
海運府的稅費又一次到了頂端,已經受命掌管稅收的鄭大為卻高興不起來。
就在休沐結束,也是千帆出海的那一日,監察司正式派出了十二位官吏入駐了海運府的稅負司,實施監視起稅負司的行為,其一托著關系,由鄭大為舉薦而入的人因為“算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