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無風時,波濤安悠悠。
鱗介無小大,遂性各沉浮。
——摘自白居易《題海圖屏風》(元和己丑年作)
早春時節,澄邁山巒下,綠意更甚。
其中有一座遠近聞名的峰巒,名叫永安山。
永安山之畔,有座寺廟,名曰永安寺。
永安寺史建于東晉明帝之時,南朝、唐時,以山聞名,皆叫永安寺。
只是在大中祥符四年初秋,永安寺又經過了一次翻新和擴展,由曾經默默無聞的小寺廟,一躍成為瓊州遠近周知的古寺。
近年來,永安寺香火旺盛,游人眾多,有本地的宋人,有南洋的商賈,也有本地的官吏……
若有人注意觀察,會發現,處于淡季,但永安寺的游人沒逢休沐,往來者依然絡繹不絕,且多為年輕士子。
“這是澄邁書院求學的學子!”
有澄邁人解釋道。
與永安寺相隔五里路,有一興建不過四載的書院。因在澄邁縣境內,處于澄邁山下,自命名為“澄邁書院”。
卻說澄邁書院興建于大中祥符六年,創始人乃是原大宋海運使李賢。至于修建書院的初期投入,除了李賢的本金外,還有瓊州本地官寺,及瓊雷等多地商賈及豪戶的投錢。
花費了一年的時間,澄邁書院正式竣工投入使用。招收者,無論男女,無論貧賤富貴。只要是好學的宋人,皆可入學。
且澄邁書院占地及廣,西側直接與海灘相連,常見有士子于此郎詩,也有人于此做“實驗”,北側則直接和永安寺的寺田接壤……
內中分為東西兩院,東院為男子學舍,西院為女子學舍。細分的話,還包含的有自習區,教授區,實驗區,休閑區。
時間回到三年以前,澄邁書院建成之時,除了在瓊雷兩州有些聲明外,于大宋多地,且無大的名聲。但在招生之月,一則消息傳出,才有游學者陸陸續續趕來瓊州,想要近看之。
這則受世人矚目的消息,便是大隱士和靖先生出山了,受聘于澄邁書院,擔任山長!
和靖先生,本命林逋,字君復,曉經史百家,書法、文學造詣皆受世人崇拜。
他的出山,如同一個引爆的霹靂彈,瞬間就震驚了大宋士林。
即便在大中祥符五年,皇帝趙恒遣人來請之出仕,皆被林逋所拒絕,是時為何同意?
熟知內情的則知曉,當日之時,湖山上的和靖先生住處,迎來了“三李”。
此三李者,分別前揚州知州李自明,狀元出生、并將升遷為杭州知州的李志,以及前海運使、深受皇帝信任看重的李賢。更為主要的是,這三人是為父子。
李自明、李志二父子,近些年來偶有詩作,逐漸成名,李賢雖無詩作,但數十年前的傳聞之作,也讓“李落紅”的名號傳遍了士林。
旁人不得入見和靖先生,但就是這位李氏子李賢,用一“仙術”打動了和靖先生,不僅讓和靖先生接見了三李,更使之出山。
后兩年內,澄邁書院的名聲越來越大,地位名聲,雖不及應天府書院,但在大宋已然有了一席之地。尤其大中祥符九年,澄邁書院內的農學館研究出的“化肥”,讓瓊雷兩地的農戶增收三成,一躍成為大宋朝堂上的焦點,皇帝趙恒親自下令勉勵獎賞。而至今歲的天禧元年,澄邁書院的工學館,更是憑借研究出來的新型耕種機械和取水裝置,讓之再受尚書省的表彰。
世人漸漸明白,澄邁書院的研究重點和大宋很多書院略有不同,內雖有經文詩書之類,但更注重民生和實際。
但這并不妨礙一些對科舉不敢興趣、卻對農事匠工有天賦者的求學。
過去的幾年實踐已經證明,只要你能在澄邁書院學習一年半載,且順利通過所謂的畢業答辯,拿著那張由澄邁書院頒發的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