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賢在這時適時出聲道“太子舍人所言極是,無論是暖棚還是水渠,都是官家遣政事堂下令,以各地農監為基本協調人,聯合官府和農戶,共同修建的農業生產措施,并極大的防止了開封水患。
而過去六年來,開封再無大水患之憂。
有了這等興建的灌溉系統,且不僅是前歲的旱災,還是大中祥符七年由西北之地的一月水患,都未對開封和洛陽之地的糧食收成產生太大的影響?!?
李賢掀開麻草簾子,讓趙禎進入,看著沃土之上的青菜,補充道“過去,我兩京百姓主要是靠天吃飯,但現在呢?有了諸多措施,我兩京百姓,是靠手吃飯!足見人定勝天!”
“人定勝天。”
趙禎點點頭,沿著大暖棚里的小路往另一個出口走,邊走邊喃喃后面四個字,只覺明白了許多。
走到出口的邊緣,趙禎忽的靈光一閃,脫口而出道
“誠如先生和舍人之言,我兩京既然已有了此等先例,即有了先生常說的試驗區,那可否推廣向全天下。到時,我大宋之農田,皆可自行做主,不用只靠天上的雨水,那不是年年都可以獲得大豐收了嗎?”
晏殊對朝政經濟了解甚多,當即搖頭否決道“事情哪有這般簡單,殿下可知光修建開封之水渠花了多少錢?足足千萬貫之巨,這還不算農戶自行修繕的暖棚。若全由朝廷供給,除非一連幾十年,朝廷不外用。
可這本就不現實,三司每歲的費用支出,第一是軍費,第二是官吏俸祿,第三才是農事。
也就這兩年好些,瓊雷之地的海貿生意,讓國庫有了更多的賦稅收入,而大規模的廉價商品傾銷,也讓各地迅速富裕起來?!?
諸如“傾銷”之詞,是晏殊近些時日和李賢相聊海貿事宜時,學習而來。只覺用在大宋的海貿事業上,非常的合適。
隨著和李賢這個見證人,對大宋海貿和大宋海師的經歷發展過程,了解的越加深入,晏殊對李賢的認可和敬重就越高。
尤其海貿協議和安保協議,讓大宋于南洋多國,幾乎立于不敗之地。而自大中祥符六年開售,由李賢給海運府和政事堂先后上書的“泛南洋經濟圈”建設方案,更是自去歲開始,有了很大的成效。
“這樣??!”趙禎顯得有些失望,不過他很快又興致勃勃道“聽舍人談到海貿,我前日亦聽李相公說了,先生似乎建議正在籌建的大宋商號,打好‘品牌’這種事,還要做什么‘國際品牌’,成為國家間的規格制定者。
這品牌到底是為何物,有何作用?當日未能問清楚李相公,卻不知先生能做解答?!?
李賢沒想到趙禎對大國經濟會這么感興趣,連聊農事的話題,都被趙禎給帶偏了。
但問起品牌,李賢便用淺顯易懂的知識解釋起來。
“殿下當知道楊記包子,李記香水。這般冠名,就是品牌。人們都愛買這兩者的包子和香水,便是附帶而來的品牌效應。殿下的想法可以再想想,把大宋當做商戶,再加外邦當做購買的普通人,當大宋的商品有無數個品牌,聲明在外,外邦之百姓便只買這種品牌,諸國間,絕無二店。
甚至可以產生專柜制度,是不是極大的避免了假貨,還可轉給大宋和宋人帶來穩定的收入?
而大宋作為所有商品的最上層建筑,享有品牌,享有國家標準制定的權力。諸國之商貿,是不是都要為大宋所牽制,大宋亦將成為世界之中心?!?
趙禎聽到這里,臉蛋激動的紅潤了起來。
“我明白了!”
由暖棚的出口離開,往前是這處鄉邑百姓的居住之所,能看到一排排整齊的住處相連接。幾乎每家每戶都有個單獨的院落。
男女老少的嬉笑聲不斷,能看得出本地百姓生活的很幸福。
與住宅之地相對的,乃是一大排的棚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