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說楊太太這里隱隱有些后悔的意思,而方太太真的將這門親事放在心上了。
方太太想著有了這門親事后自家日子不會過得那么艱難了,甚至是兒子以后的前途都有了更好的保證了,這樣有什么不好的呢!
這門親事反正在方太太這里越想越是滿意的。
不過到底方太太也知道自己家的情況,理智回來后方太太明白這一門親事對他們家來說什么都好,但是對女方來說卻不是如此,恐怕是不容易。
方太太最終想到了一個辦法,要是對方的女兒愿意嫁給她兒子呢,就比如讓她兒子先不經意的去見見人家姑娘,兒子渾身上下的風流氣度都讓小姑娘喜歡,那姑娘不過十三歲,想必也沒有見過多少男子,自己的兒子又是那么優秀。
想到這里方太太都希望兒子能快點過來了,她要把事情和兒子說了才是!
下午本來打算只買半斤肉的方太太買了一斤肉回去,做了一大碗紅燒肉,然后就開始等著兒子回來。
方英回來的時候還是帶著從書店的活回來的,有幾批貨要的緊,所以書店的掌柜的愿意多加錢讓人抄書,這種機會方英不想錯過,想著大不了就是這幾晚上累點而已,可過后就有兩吊錢呢!
看著兒子拿著書回來方太太就知道兒子這是準備晚上熬夜抄書了,心疼的同時更是想著要把那一門親事定下來了!
方太太忍不住說道“家中雖然說日子有些難過,但也不是特別難過,你也不要太拼命了!”
方英笑了笑,說道“沒有多么辛苦,順便也讀書了。”
吃飯的時候一碗紅燒肉方太太給了小兒子三塊,自己和女兒一人一塊,剩下的都是方英的,方英又分給了母親和妹妹各一塊,然后一家人安心的吃了晚飯。
晚飯后方太太而女兒洗碗,小兒子已經跑出去玩耍了,方太太拉著兒子說起來了這一門親事。
本來對親事方英是不怎么放在心上的,他知道現在自己的條件不好,所以找一門不錯的沒有可能,那樣的話倒是不如暫時不找。
但是母親說的那個姑娘方英愣住了,那個姑娘她見過,她有一個弟弟和他在一個學堂,不過她弟弟在小班中,而他已經開始幫著先生教書了。
那姑娘給弟弟送過午飯,送午飯的那天那姑娘穿著的衣服的樣式樣色還有那姑娘的一舉一動好像都是在心中的,夜深人靜的時候未嘗不是沒有想過要是能娶得這樣一個姑娘成為妻子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但是方英有自知之明,人家姑娘家里是不愿意的。
不過,現在母親的話讓方英心思動了,他也算是那少年英才了,固然一時之間不能給人家姑娘好日子,卻不是一輩子都如此,所以為什么不能暫時先走一步權宜之計呢?
方英難得的沒有反駁母親的話,只是說道“我知道了。”
于是有些心思就開始在方英的心中生根發芽,竟然是抹不掉了。
方英也知道這樣的做法是不妥當的,難免不是那么光明磊落,可是方英又在一遍遍的告訴自己,要是不抓住這一次機會的話恐怕是自己會后悔一輩子的。
嬌娘還不知道自己的親事已經被人給惦記上了,眼看著要到了八月節,嬌娘一方面想著店鋪在八月節之前開張的話一定能大賺一筆,一方面也在想著這八月十五的節禮應該怎么送。
其實要送的人家不多,姨母王周氏那里算一家,然后就是周圍的鄰居了,讓嬌娘猶豫的是徐家那里要不要送節禮過去。
不過正在嬌娘猶豫的時候人家徐家已經把節禮送過來了,徐家本家一份,然后族長家單獨又送過來的一份。
看著那節禮周氏臉上的神色并不好看,她對徐家很是沒有好感,所以一點都不愿意有什么來往,但是現在人家就送過來了節禮。
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這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