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出現的說是一道門,不如說是一個隔斷,因為它實在是太簡陋。
陸遠走到“門”前,才發現這只是用幾塊木板做了一個簡單的隔斷。
陸遠看著眼前的這幾塊木板不由產生了好奇。
實在是這幾塊木板的紋路實在是太漂亮了。
這個礦洞存在的時間已經非常久遠了。而且礦洞中并沒有隔絕空氣。
這些木板到底是什么做成的,居然能夠這么長時間的暴露在空氣中而不腐壞。
陸遠好奇的取下一塊木板。
經過一番擦拭,木板終于露出了它的本來面目。
只見木材本身是紫中帶黑。木材的紋路非常美麗。而且棕眼非常小。
在手中掂了掂,木板很重。顯然密度非常大。
陸遠心中一動,從小鼎空間中取出電腦,經過仔細的查找和對比。最后確認這塊木板的材質就是紫檀木。
紫檀木材堅硬致密,心材紅色,是最優良的建筑、樂器及家具用材。自然它的價值也是不菲的。自古以來就有“一寸紫檀一寸金”的說法,
紫檀這種良材,很早就為人們所認識。諸夏古代最早關于“檀”的記載,始見于《詩經·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諸夏人酷愛紫檀木,商周以來,即為車轅及宮廷上好家具材料,為世上頂級家具材料。
日本奈良正化院保存歷代天皇器物的寶庫有數件中國唐代送給天皇的黑檀器物。
據史料記載,隋唐五代,中國開始用黑檀、紫檀制作家具及工藝品。
唐代是中國家具走向成熟時期,是家具發展史上一次重大飛躍。
中國的家具藝術,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在其漫長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了以“材美工巧”為特點的中國家具特有的神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諸夏的傳統家具,是能工巧匠的巧手妙思與優美材質相得益彰的產物。
在諸夏的傳統家具中,紫檀家具可以說是極具特色的一類家具。
孟浩然的《涼州詞》詩云“混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聲入云。胡地迢迢三萬里,哪堪馬上送明君。異方之樂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坐看今夜關山月,思殺邊城游俠兒?!?
明朝時紫檀為皇家所重視,從鄭和下西洋開始,明朝從中央到地方都經常從世界各地收集紫檀木。
到明末之時,當時世界上絕大多數的紫檀木已經匯聚于諸夏。
滿清為了獲得更多的紫檀木,也曾經多次派人到南洋采集。
但大多粗不盈握,曲節不直,根本無法使用。
這其實就是因為明朝時候已經把紫檀木開采殆盡。而紫檀木的生長非常緩慢,與其它樹木不同,它需要五年才能有一個年輪。
紫檀木要成材,至少需要800年。所以它的質地密度非常大,是水的兩倍。放在水中,它會直接沉入水中。
它的硬度也是世界木材之冠,被稱為“帝王之木”!
其實不但是諸夏,歐米等國家同樣非常重視紫檀木。
只是因為他們接觸紫檀木較晚,所以曾經還一度以為紫檀木沒有大料,只能制作小巧器物。
在傳說中拿破侖墓前有木寸長的紫檀木棺槨模型。當年所有參觀者都非常驚訝羨慕。
一直到近代,歐米人大量來到諸夏才知道紫檀木的精華全部在諸夏。
從這個時候開始歐米人就開始在諸夏各地大肆收集掠奪紫檀木。
諸夏大量的紫檀木家具和藝術品被帶到了歐米各國。
諸夏保存的最后的一批紫檀木在袁世凱時期就已經被全部用完了。
因為紫檀木實在是太難成材了,再加上培育也很困難。所以在幾十年前,世界各國就已經禁止開采了。
如今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