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設計制造、材料學、電子信息、原子能、能源動力等等上百個學科得到巨大的突破,促進數千個工業類別跨越數百年的技術積累。
更不用說廢土還有其他沒有被挖出來的好東西,約翰內斯的上空還停著一艘飛船。
如果不出什么意外,最長只需要十年時間,他就可以成為藍星綜合實力最強大的組織,二十年差不多可以一統世界了。
比起藍星上的國家,沈森還有著巨大的優勢,因為就算其他組織得到這些東西,由于巨大的技術鴻溝,根本無法在短時間內破解利用。
但沈森不一樣,他有著廢土殘存的技術團隊以及大蝦之中僅存的學者,利用這些前輩,他就可以針對重點技術攻關突破,并且還能作為培訓老師,教授更多的科研人員,擴大技術團隊。
可以說,制約他的就剩下時間和人口了。
一個組織人口從何而來?
指尖的筆不停轉動,一條條想法化作文字落在了紙面上。
第一鼓勵生育?
第二吸引移民!
看著這兩點想法,一個逐漸清晰的連環計劃在沈森心頭逐漸浮現。
前者自然不用說,自我繁殖是一個組織最有效的造血手段,但在如今情況下,無法解決他短時間內缺乏勞動力和科研人員的困局,所以現在得主要依靠后者,依靠政策先吸引其他國家的人口移民。
想到這里,沈森感覺自己有了目標。
主要人口他完全可以從亜洲地區入手,那個地區現在較為弱勢,經濟不算太過發達,在藍星屬于人口大規模流出地區,而且當地的百姓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和他有相近的血脈關系和文化組成,見到身為亞裔的他更容易接受自己的領導。
至于高素質人才,則是想辦法從全世界吸納,只要對方來到他的地盤上,想要走可就要問他自己愿不愿意了。
超前的科技加上心靈廣播,世界的高素質人才,沒有人可以離開約翰內斯。
他們的結局基本上就像是各國派來的那些代表和科研訪問團一樣,為了藍星光明的未來,為了真理,為了解放全人類的崇高理想,在沈森一番長談之后,毅然決然背叛自己原先罪惡的組織,全部成為了釘入世界各方勢力的釘子,暗中為人類光明的未來負重前行。
時間在莊嚴典雅的辦公室里一分一秒地流逝,一份份新鮮出爐的計劃,在沈森的筆下變成公文,被一層層傳達了下去。
幾日之后,一份來自自治區負責統領全部經濟生產建設工作的自治區發展改革總署的行政命令被傳達給了豪登全體人民。
文件號召全省所有人口向幾個主要城市遷移,所有遠離城市的村落、距離偏僻的小鎮,以及各地的貧民區都列入遷移名單,按照就近原則遷入最近的城市。
全省人口主要以約翰內斯為中心,合理合規地分配在比勒陀利、弗里尼、范德貝爾等四大城市,所有的安置費用,包括房屋以及基礎設施的建設全部都由正府。
除此之外,政策還指出,為了實現共同發展的目標,自治區將準備在全省各個關鍵領域,包括土地,礦山,工廠,學校在內等等,實施國有化改革方案,而在一部分不涉及自治區安全的領域歡迎國際投資合作。
自此,生產建設的大幕在藍星名為約翰內斯自治區的土地上緩緩拉開,沒有人知道它最終會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