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真就是個小風寒,今天已經好多了。看到很多關心的評論,真挺特么差點感動壞了(笑壞了)
說一下這書的情況吧,其實寫到這個階段,自己心里也有準備,前面也聊到過。訓練內容,總體來說還是偏向枯燥的。加上主角的成長,也沒辦法像新兵時期那樣寫得跳脫,歡脫
訂閱成績掉得嚇人啥的,也算有心理準備了。但最近有一條我刪除的評論,說我最近寫的三中隊仿佛在給人口里喂屎啥的
這邊我大概解釋一下哈,首先很早我就說過,這本書不會寫龍傲天或者戰狼式的主角,也不會去純夸軍隊。
關于之前軍改前的軍人以及軍屬醫療保障那一塊,我就寫過軍改前的不全面的問題,只可惜被審核逮了,要求整改
當然,我也絕非是想要寫一個詆毀軍隊的文章。主角爺爺的那段劇情,其實我是搬的我自己的爺爺,左耳瀕臨失聰,部隊改建后失聯,包括曾經的戰功等等都是真實存在的。
不過不太一樣的是,我小時候還挺喜歡聽我爺爺給我講部隊的故事的。而小學的時候,學校旁邊就是十五軍的軍部大院,那時候經常去大院里玩,看人家警通連訓練或者調戲一下糾察什么的
這時候的經歷讓我對部隊是向往的。后來自己真去了部隊,一開始說實話是真的失望!
啥牛皮裝備沒看到,每天就是拉體能、外加出公差(打掃衛生)了不起批批磚頭,當真是閑到長毛在部隊第一個月,我是真特么當逃兵的心都有了。
這日子跟我想象中的差距太大了!
可能也是因為自己這曾經的感受,我是不太像寫一個完美無缺的軍隊,前面也提過,本書的主線就是軍改。
為了劇情需要,時間線上會做調整。其實有心的讀者應該能發現,我現在寫的內容其實是偏向于軍改前的狀態
在軍改前,非全訓單位其實非常多。18個集團軍,甲種集團軍都沒幾個,現在軍改精兵減政,也是出于保持戰斗力的需要。這里面最直觀的一點,就是去掉了大部分的非全訓單位。
而這一點也絕非作者在這胡咧咧,在《軍事訓練條例》中其實寫得很明白。第四十六條,陸軍部隊、海軍陸勤部隊、空軍地面部隊年度軍事訓練時間中都有標注。
及其懸殊的差距,這是官方都知道的事情,甚至是默認的事情。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我覺得應該是兩方面的原因(以下純屬個人猜測)
一,訓練資源有限!兩百多萬,加上武警部隊三百多萬人的常備軍隊。想想這開支吧
光是想想都恐怖好不好!而空軍、海軍訓練,航空燃油、重油、實彈彈藥的費用?!單獨看好像都不貴,尤其是一點槍彈,對一個國家來說,這算啥呀?!
但好鋼要用在刀刃上,大量資源向海空軍傾斜,陸軍尚且得不到多少,更何況是武警部隊一層套一層下來,最后落到基層,還能剩下多少?
在“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指導思想下,出現這種旱得旱死,澇得澇死的情況,其實很正常,只是往往沒有人敢這么提,敢這么寫!
二,勤務壓力。非全訓單位,通常來說,勤務壓力都比較重。武警勤務部隊其實在這方面都算比較輕的了,在解放軍的很多非全訓單位,多是后勤保障單位。比如海軍的岸勤兵啊等等,要做好保障工作,自然就會大量擠占訓練時間
正所謂欲揚先抑,這一段描寫其實就是從小寫大。
比如主角為什么不向領導直接申請訓練經費,而要搞得花里胡哨去聯系地方射擊館變相進行實彈訓練。
這里面一方面寫的是,對非全訓單位來說,訓練資源壓根不會給你!而和很多人想得不一樣,一般來說,中隊這種基層單位是沒有申請訓練經費的權利的。
中隊的訓練安排,只能聽從支隊參謀部作訓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