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出自兩漢佚名的《良輔寅》,其意思是不料一朝遭到讒言,三人卻是因為兩個桃子的原因而死。這么看真的是一臉懵逼。還是說一下這個故事背景吧。
這首古辭從寫墳開始,保留了葬歌痕跡,但從內容看,與葬歌毫不相干,而是一首詠史詩,所詠為齊景公用國相晏嬰之謀,以二桃殺三士。古代人還是很有水平的,總是運用各種陰謀詭計,猜測別人的心思。或者說白了就是心機婊心機狗。
一般聰明人懂得撒網,就是直接把這個局擺出來,一般人也看不出來,那是靠本事吃飯的。古代很多人的榮華富貴都是這么來的。還有一部分是陽謀,就是跟下象棋一樣,直接把整個困境擺出來,讓對方來破,這才是真本事。
一般能有這種實力的人想必都不同凡響。很多人問為什么這個局無解,也就是說為什么后人都破不了,有些一直揣測這些事情的人確實放出了話。
齊景公有三名大將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這三名大將自恃有功,炫耀武力,不把晏嬰等文臣放在眼里,甚至也不把齊景公放在眼里。
晏嬰看出了齊景公的擔憂,便準備幫助齊景公除掉三人,于是設立一個局,通知三位大將前來,說要獎賞他們。三人來后,齊景公讓拿出獎賞之物,原來只是盤子中裝的兩個桃子。晏嬰假裝為難地說,園中成熟的桃子只有兩個,你們自己看看誰的功勞最大,誰就吃桃子吧。
公孫接首先說,我曾搏殺過野豬和老虎,有資格吃個桃子吧。于是拿起桃子。
田開疆接著說。我曾兩次率軍打敗過來犯的敵人,我有資格吃一顆桃子吧。于是又拿起了另外一顆桃子。
盤子中的桃子轉眼就沒了,古冶子非常生氣,說,我曾隨國君過河,一只大鱉差點就要了國君的命,是我冒著生命危險苦斗并殺死大鱉,救了國君的命。而我這樣的功勞,居然沒有吃到桃子,太過分了。說著拿出寶劍指著公孫接和田開疆兩人。
孫接和田開疆聽后,慚愧地說,確實,古冶子的功勞比我們大,而我們竟然還先拿桃子,實在慚愧,于是相繼自殺。古冶子看到兩人自殺,后悔不已,說,我們三人原本情同手足,我卻為了爭功,逼得兩人自殺,我還有啥臉活在世上?于是也舉劍自殺。
這就是一代君王的聰慧之處,身為將帥即使功勞再大也只是君王的左膀右臂,能夠左右這個天下的也就是領導者。此局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