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信息。
身為人類的婁宇不可能理解這種信號,但他如今的身體傳來了反饋,讓他本能地理解了這種信號的含義——友善與尋求合作。
合作?婁宇瞬間明悟過來。
他早就注意到,這只螞蟻的胸部和屁股都很發(fā)達,背部還有脫去翅膀的痕跡——翅基,應(yīng)該不是普通工蟻。
但由于沒有辦法看到自己的全貌,不能進行對比,所以他無法確定對方和自己是不是同類。
當它開始尋求合作,婁宇便確定了,這無疑是一只與自己同種的、處于起步階段的新后。
一個蟻巢里并不一定只有一只蟻后,有多只蟻后和平共處的情形被稱作多后制。
當然,有些單后制的螞蟻,在起步階段也可能出現(xiàn)多后的情況。
所以單后制與多后制,不能簡單靠蟻巢中蟻后的數(shù)量來劃分。
多后的好處顯而易見,更多的蟻后意味著更多的卵,更多的工蟻,這能擴大蟻群的初始規(guī)模,能加快食物的獲取,新生兒的誕生,有利于蟻群之后的發(fā)展。
但多后也潛藏著巨大的危機,即“擇后”。
擇后的情況和原因有很多,但簡而言之,工蟻會殺死“多余”或“質(zhì)量不好”的蟻后。
而擇后這種行為,無論在單后制,還是多后制中都存在。
區(qū)別在于,單后制會在集群成熟后,擇到只剩最后一只蟻后為止;而多后制不會,如果條件允許,多后的局面會一直維持,甚至蟻后的數(shù)量會不斷增加。
所以,婁宇此時十分糾結(jié),究竟要不要和眼前的新后合作。
蟻群快速發(fā)展的誘惑是他無法拒絕的,這能讓他更安全,更強大。
但他也很擔(dān)心,怕自己將來會被自己的族群送上斷頭臺。
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種族是多后制還是單后制。
當然,無論何種制度,健康強大的蟻后都會是活到最后的那個。
可婁宇做蟻后是半路出家,不像這些蟻后渾然天成。
他懷疑自己做蟻后的天賦,能不能比得過這些“生而知之者”。
最基本的,他連螞蟻之間交流的方式都不懂。
比如現(xiàn)在,他雖然能讀懂信息素,但不知道怎么向面前的新后傳達自己的想法和決定。
他此時仿佛置身一座漆黑的信息孤島,能看到對岸燈火輝煌,想要呼喚,想要靠近,卻發(fā)不出聲音。
自從醒來后,他第一次感到隔閡,與自己以外的一切的隔閡。
那只新婚蟻后,見陷入低落情緒的婁宇遲遲沒有回應(yīng),開始慢慢向他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