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他也敢去嘗試攀登一番了。
他突然渴望去戰斗。
像個真正的兵卒一樣,去戰斗!
這里讓他有一種歸屬感。一種同呼吸共命運的親切。
他的表情熱切,眼睛睜的很大。
紀恕扯了扯他袖口“口涎都流三尺了!”
跟著大將軍轉了一圈,真切切見識了鐵英騎的“靜如處子,動如脫兔”。
大將軍十七歲自請從軍。
那日早朝大殿之上三皇子李準奏請進入軍營,君上聽完陳述大為吃驚。
老三雖說平時愛看兵書了些,話少了些,但還算少年心性,而今突然要自請入伍,實在沒有道理!
然而,三皇子鐵了心要離開皇宮,誓要加入上淵三軍,成為其中最“顯眼”的一份子。
三皇子表現很堅決,君上和皇后挺鬧心。
在君上和皇后鬧心之際,大皇子李晏和二皇子李卓聽聞此請心下竊喜。
當時正值上淵國東部邊境不穩,倭賊屢次犯邊挑釁。據說倭賊狡猾且心狠手辣,每次挑選好目標之后趁夜悄然而來,燒殺奸淫無惡不作,令當地駐軍防不勝防,每每令人痛恨切齒又苦于束手無策。
老三走了好啊!
戰場上可是刀槍無眼,管你是天王老子還是白丁布衣。
萬一……呢,豈不是少了一個競爭對手。
三皇子自請從軍之際,福建邊防守軍已折損兩員副將,傷了幾百民眾,毀了三四個村莊,正是人心惶惶。
剿賊將領李十楓連向朝廷上了三道折子,痛陳倭賊之害,一并向朝廷請罪,懇請兵部派人協助剿賊。
君上見到折子勃然大怒,小小倭賊居然鬧出如此大的動靜,副將折損?百姓流離?我上淵顏面實在無存!
既然統領無能,合該就地免職!
一時朝堂議論紛紛。
情緒激昂痛斥倭賊者有之,主張盡早派兵肅清者有之,分析福建臨海地勢者有之……
兵部侍郎暗暗篩選了一遍可派出將領的名單。
不料,三皇子李準站了出來。
三皇子單獨站出來發表意見的時候不多,這次他沒有同往常一樣聽完朝議就走。
他走出朝列,面向君上,朗聲道“父皇,兒臣愿赴福州建東協助剿賊!”
此話一出,大家立即息了聲,集體轉頭看向這個據說喜愛看兵書的三皇子。
別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吧。
一個愛看兵書的皇子也只是個皇子罷了。
真的認為自己振臂一呼就成了將軍?
誰還不會紙上談兵!
李準道“兒臣這兩日細細分析了福建沿海形勢,尤其是近來受到重創的建東海清。海清地形復雜,海灣眾多,加之海風、潮水作用之下,想要發現登陸的倭賊自然比較困難。事實上倭賊多次登陸之地確實很是隱蔽;其次,倭賊所乘船只輕便,駕船技術高超,又擅長水性,搶掠之后撤離迅速,故而難以抓捕;再者,倭賊并無固定搶掠之地,我方專務剿賊之軍尚且左支右絀,難以防范,何況沿海漁民終日勞作忙于生計,更是有心無力;最后,”他頓了頓,“也恐怕有人里通外賊,混淆我軍視聽。”
他一席有理有據,話侃侃而談,那些等著看熱鬧者聽完個個始料未及。甚至君上也被他的話打動了。
這紙上談兵談得頗為頭頭是道。
君上忍不住問道“依我兒之見,如何應對?”
李準朗聲道“重防、鋤奸、嚴打!”
六個字囊括了一切。
“平定建東倭賊之亂所需兵力幾何?為時多久?”
時值夏末秋初,恰是魚肥稻熟之季,建東百姓忙于生產,亟待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