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聯合指揮部中的驚心動魄可謂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正當各個部門的領導以及梵蒂岡瑞士衛隊開始布置人員時,有一份分析報告緊急送了上來。
報告內容不是很多卻讓不少人心頭感到了寒意。
第二個受害者死在了貝爾尼尼最具爭論的代表火的雕像上,第三個受害者出現的地方是代表水的四河噴泉,同樣是貝爾尼尼的作品。
開始,這些文化歷史領域的教授們還沒有過多聯想到貝爾尼尼,直到一位建筑史教授突然指出
第一個受害者出現的地方波波洛圣母堂內的,被稱為土之禮拜堂的齊吉禮拜堂地下是基吉家族墓穴。而就在17世紀,出身基吉家族的亞歷山大二世教皇命令貝爾尼尼對此這座教堂進行了重新修飾。
三個不同的地點和建筑,分別代表著西方傳統文化中的一種初始元素,又十分奇怪的與貝爾尼尼存在十分密切的聯系。在結合之前一份報告中對于最后一名樞機主教可能出現地點的分析。
那么梵蒂岡城中與貝爾尼尼最相關的地點是哪里呢?在場的部門指揮都沒有看完報告就得到了答案。
“圣彼得廣場!下一個目標最可能出現的地方是圣彼得廣場!快通知教宗!”對著話筒高聲呼叫的是意大利的情報安全部長,通話的對象自然是卡爾·安瑞格,瑞士衛隊指揮官。
此時無論是意大利聯合指揮部這邊還是梵蒂岡城內都感到了無比焦急的情緒。此時距離零點四十五分越來越近,梵蒂岡城中卻只有瑞士衛隊與梵蒂岡憲兵。
雖然警察與安全部隊的先頭人員已經抵達了梵蒂岡外,但鑒于雙方長期的規則約束產生的默契他們在沒有得到教宗許可之前無權進入梵蒂岡城。
事情一旦牽扯到了意大利的軍警能否進入梵蒂岡,事情就變得復雜許多。他們是不是能進來,進來之后能夠進入建筑,進入建筑的話是哪些建筑,哪些建筑的哪些地方可以允許外部人員?
當這個巨大的困擾擺在所有人面前時,宗教和世俗之間的糾葛阻礙就成了產生焦慮的最大源頭。
沒有教宗的首肯,意大利的軍警一旦這次踏入了梵蒂岡。那么就算事情平息之后,可能之后產生的政治和宗教問題會更嚴重。
好在現任瑞士衛隊指揮官卡爾·安瑞格不是個死板的人,他思考了幾秒咬著后槽牙準許了意大利軍警力量在瑞士衛隊陪同下進入圣彼得廣場。不過僅限于廣場范圍,不可以進入任何其他區域或是建筑。
與此同時,他讓手下人迅速將三個找到的樞機主教的照片及現場狀況整理發給了教宗內侍。必須要向教宗說明問題的嚴重性,讓他知道這可不只是小打小鬧。
只要教宗開了口說出口諭,那他越級放人進來就只是小問題。否則,不光是他職業生涯難保,會受到無數口誅筆伐,甚至瑞士、意大利、梵蒂岡三國之間還會產生不小的外交沖突。
幾分鐘后,來自一條保密線路的訊息讓安瑞格長舒了一口氣,雙腿一軟坐到了椅子上。教宗并未怪罪與他只是讓他畫好界線,不要讓意大利部隊跨過那條線就好。
對于這一點,他早已爛熟于心。這座不大的小城中隱藏的秘密實在是太多。能夠在圣彼得廣場大規模布置人員已經是最大的極限,其他地方最多只可以允許少量人員進入能夠向游客開放的地點。
少松一口氣的安瑞格看向墻上的時鐘,剛剛放下一丁點心一下子又提了起來。秒針毫不停歇,即將跨過表盤上的數字七,而分針已經指在了四十四分的位置。
36 37 38
他不由得開始在心中默念起來,和他一起默念的還有緊急趕到圣彼得廣場的瑞士衛隊成員以及數十名意大利軍警部隊。
在這個橢圓形廣場的中心,樹立著由羅馬皇帝卡利戈拉從埃及運來一座古老方尖碑。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