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還沒有上學前,由于當時就我家一戶,周圍沒有鄰居,就談不上有小伙伴可以一起玩耍了,所以一直是我一個人玩兒耍。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我孤僻的原因。
家里養騾子拉地干活,用來喂騾子吃草的地方叫做驢槽。夏天的時候,騾子就被牽到外面的樹林里,直接拴在樹上,讓騾子直接吃綠草,這樣就不用給它們準備食物,這個時候驢槽就空出來了。我特別喜歡整個人躺在長方形的驢槽里,或者貓在驢槽底下玩兒。有一次父親找我,尋了半天才在驢槽里發現我,當時父親還饒有興致的和母親說,你看這孩子,也太會玩兒了,竟然躲在這里了。父親還當做很有趣的事來說。現在在我看來,誰會喜歡躲在那個狹小的空間里去呢?那也是孤僻的一種體現啊。只是在父母的世界里,他們的知識有限,絕對不會聯想到這些。其實好多孩子,在他們的一舉一動里都體現了性格,個性,家長沒有那樣的知識,最后視而不見。就比如現在很多孩子有抑郁問題,這樣的病絕不是一下子就得了的,在孩子的一舉一動中都應該有所察覺,現在的父母因為工作,因為生活,自顧不暇,注意力也就不會那么集中在孩子身上了,還有另一種極端,就是太集中在孩子身上了,使得孩子沒有自己的空間,適當的關注很重要。
小時候奶奶家的鄰居家里有一個小女孩,和我差不多大,每次去奶奶家就可以和她一起玩耍,那是我覺得非常開心的日子,終于有人陪我一起玩兒了。可是有一次我去她家找她,她家里人說她去外地上學去了,當時有些失望。后來的一段時間里,只要我去奶奶家,一定會去那個小女孩家敲敲門,問問回來沒有,每次得到的答案都是沒有回來。現在過去好多年了,自從那之后再也沒有見過那個小女孩,頭腦中還依然殘存著美好的記憶。
小的時候喜歡爬墻。經常爬墻,褲子的膝蓋上磨出來一個大洞,母親每次補磨壞的衣服的時候經常說一句話:你看看誰家女孩像你。現在想想,周圍都沒有可參考的女孩,誰知道她們是否爬墻呢。
小的時候還特別喜歡爬樹。家里種了好幾畝地的山楂樹,我一定會挑那個最高的爬上去,找個樹杈坐著,一個人能坐很久。那個時候可真是站得高,看得遠。坐在枝頭上能看方圓幾里地的風景,當時還不是近視眼,老遠都看得清清楚楚的。
還喜歡一個游戲,閉著眼睛在空曠的地方走路,想讓自己朝著一個目標走直線,睜開眼睛的時候,一定走偏了,而且每次都往同一個方向偏,像是在原地畫圈。
現在過了很多年,也喜歡獨來獨往,只是偶爾想約個伴。我不認為是自己小時候待的環境塑造了我這樣的習慣,更多的還是自己的性格使然。以我小時候那種記仇的個性,惹我生氣記著,說我壞話記著,說的話我想偏了也記著,就算身邊有很多伙伴最后也是孤家寡人了吧。
假如,父親在見到我像上面提到的在驢槽里玩耍時,注意到這個問題。溫和的問我:“你為什么喜歡待在這里玩兒呢?”我會說:“我也不知道,我就會覺得很喜歡這里,我喜歡這種隱秘感。”這時父親指著寬敞明亮的空地說:“你看,那里多么寬敞明亮,如果你去那里玩兒,還可以感受到溫暖的陽光”。不知道后來的我是否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