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一學年的下學期上的學,上學之前從來沒有學過習,理所當然的念完這半年,又在學前班念了一年。我在學前班念了一年半,這個時間還是父親后來說的,對于我來說,完全沒有時間概念,就覺得每天都是過得很漫長。上學之前,都不懂上學是啥意思,不像現在的孩子,早早就對這個概念有了了解,或者看別人上學也能了解個大概意思。當時就我家一戶,連鄰居都沒有,從來沒有見過啥叫上學,啥叫放學。我剛上學的時候,還沒有放學,當時看到有一個同學的家長來接他,我看見有人走了,我就想那我是不是也可以走了,于是我收起書包就走了。
小學一年級的班主任,遇到了遠近聞名的嚴厲老師,每天上學都膽戰心驚的。這個老師的嚴格,不是聽別人說的,而是我切身感受到的。我的消息比較閉塞,都是在親身體驗后,才會偶爾聽說與體驗相近的信息。一年級上學期剛開學沒幾天,老師就提出要求,每個人要多準備幾個田字格本,漢語拼音本。一個本子兩毛錢,我不記得父親當時給我買了幾個了,反正沒有幾天,我就覺得快用沒了,我擔心不夠用,就和父親說了需要再買幾個本。我不記得父親當時是否有答應我買了,結果是沒買。
課上寫漢語拼音時,我用盡了最后一頁,當時又緊張又害怕,還想不到和同學借,我就用背面寫。背面的線條也是清清楚楚的,并不影響使用。老師在巡視過程中,馬上發現了我用的是背面,拿起我的本就扔到了講臺前面,把我一頓臭罵。我是既羞愧又害怕,這時有同學主動借給我一個本子。我這個人從小就容易害羞,特別害怕在別人面前出丑,那次是我最深的印象之一,感覺自己太丟人了。
說起上面的尷尬事,讓我又聯想起一件尷尬的事。開學學校除了收學費外,那個時候還會收200元教育基金。而社會上又流傳著一種說法,說國家已經不讓收教育基金了。我倒不關心國家政策,但就是這樣的說法,把我夾在了中間。班主任和同學們說了教育基金這事,班級里大部分孩子都積極響應,交了錢,還有幾個孩子沒有交,其中就有我一個。每天去上學,老師都會問一遍帶錢了沒有。我每天回來都記得老師說的話,和母親說錢的事。母親一直在強調,國家已經取消這個費用了,咱們不交。就這樣拖延了好幾天。有一天,班主任直接把我攆回家要錢去了。我家是班級學生中離學校最遠的之一。我一邊忐忑一邊往家走?;氐郊依?,母親問我回來干什么?我把原因說明,母親告訴我,沒有,趕緊去上學。我心想,錢沒有拿到,到學校了我怎么辦?我就在家磨蹭著不走,母親見狀,把我罵著趕去上學了。說來也是奇怪,那次以后,班主任再也沒沖我要過教學基金,我可能是以這樣的經歷給家里省了200元吧。
假如,當時我的本子足夠多,不用使用背面,也就不會被老師當眾羞辱;假如,家里不差那200元錢,我和其他同學一樣默默的把錢交了,做個低調的普通人,也就不會被趕回家而顯得那么另類;那么我的生活,是否會有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