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吃飯的時候,很少說話。記憶最深的就是母親經常說“吃飯也堵不住你的嘴。”讓我想起來《陳情令》里藍湛對魏無羨說:“食不言寢不語。”想想意思都差不多,只是聽起來差別很大。
我吃飯時經常會覺得,自己不配吃飯。特別是自己沒有考好成績,平時表現不好的時候。隨著年級升高,壓力越來越大,高中放假在家里吃飯時,幾乎是一個米粒一個米粒的用筷子夾進嘴里,為此還被父親說了一頓。壓力大食欲不振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覺得自己成績不好,沒有資格吃飯。
讀小學時,家里來了客人,吃飯時,一定是先等客人吃完了小孩子才能上桌吃飯。小孩子都比較容易餓嘛,我既盼望著家里有客人來,我可以沾光吃到好吃的飯菜,又糾結有客人來了我就得餓很久。通常客人喝完酒吃完飯,母親會把他們的碗筷收拾下去,然后拿上我們的碗筷。后來,我發現母親變了。在等客人吃完飯的過程中,如果我喊餓了,母親會給我盛出來點飯菜,讓我先吃著,我也想不明白,母親是怎么改變想法的。
小時候除了參加過自己家叔叔姑姑的宴席外,就參加過一次一個親戚家哥哥的宴席。母親經常說帶著孩子出去參加宴席不方便。而我坐在餐桌前,望著一大桌子好吃的,卻幾乎不怎么動筷子。我不好意思吃。我覺得在我吃東西的時候,所有人都在看著我,我也害怕別人覺得我吃得太不優雅。怕人家笑話:站沒站相,坐沒坐相,吃沒吃相。所以出去吃飯,雖然次數不多,但對我來說足夠了,我還不如在家里吃粗茶淡飯舒服。
畢業幾年后,和很多人在一起聚餐時,我依然不太敢主動拿東西吃,就是有那種不配吃飯的尷尬感覺籠罩著我,讓我不舒服。吃飯時,我總是像個客人,得需要朋友的周到照顧。現在好多了,終于不受那種錯覺困擾了。
我在上海工作時,有一次正好是開工資那天我休息,我就去外灘溜達,溜達到晚上,收到短信提醒我開工資了,于是就去吃飯了,吃了一條烤魚,一碗米飯。為什么是收到短信提醒才去吃飯呢,因為我正等著用開工資的錢買我的晚餐。那個月到我開工資那天,把我之前的錢都花光了。我必須等待發工資才能吃上飯。之所以對那一頓飯印象深刻,是我覺得對發生那樣的事,感到心酸,覺得自己好可憐。那個時候我每天拼命工作,工作時間和別人一樣,可是創造出來的結果,也真是很難有人能達到那么低效率的。還好我換了一個崗位,一切都改頭換面了。
有一段時間,我特別想體驗出家人化緣的經歷,我想象著自己,一路走一路化緣去西藏。現在想想幸好沒有那么做。風餐露宿的日子,現在真正的出家人也不會那么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