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徐庶他們就前來拜見劉凱。
劉凱也早就等待著他們,很期待徐庶等人會有什么樣的想法。
劉凱看底下眾人的氛圍不是很輕松,于是就打算開個玩笑緩解一下。
“各位,咱們這次可是收獲不小啊,就是寡人的肚子可是有點被撐到了啊。
不知道各位想出了什么消食的辦法。”
徐庶他們聽見劉凱這么一比喻,原本的壓力也就慢慢淡了下來。
陳宮笑了笑上前一步對劉凱說道。
“殿下,臣認為目前咱們實力發展太快,以前在東平國積累下來的底子怕是很難維持下去了。”
陳宮一說完,徐庶他們幾個就都點頭附和。
“是啊,殿下,臣等都覺得陳大人所言不錯,咱們目前還是要先將青州的生產弄起來。
然后有了收入才能擴充實力。”
劉凱聽他們說完,也很認同。
畢竟一口吃不成個胖子。
“各位,寡人也是這個意思,就是看看你們有沒有什么好的辦法能夠讓青州走出現在的困境。”
劉凱很清楚陳宮徐庶他們昨夜一定有了些許計劃。
現在沒有說出來只不過是怕他們的辦法不能夠讓劉凱滿意。
劉凱感覺還是得有個人出來領個頭才行。
于是對著陳宮使了下顏色。
陳宮體會到劉凱的意思,然后張口道。
“殿下,臣覺得首先就是得降低青州以往的賦稅,才能夠穩定民心,乃至吸納周圍幾州的百姓。”
陳宮說的不算什么特別的方法,但是卻是要必須干的事情。
黃巾起義的爆發,主要原因就是百姓不堪苛重的賦稅才造反。
人人都安居樂業,誰吃飽了沒事做跟朝廷作對。
劉凱示意陳宮繼續說下去。
“其次,在青州臣覺得不能重農輕商,要提高商人的地位還有生存空間。
在青州做生意的商人多了,才能帶動青州的發展,一潭死水也能夠活起來。”
其實這個才是最重要的,古代人不知道經濟的重要性,但劉凱知道,必須得讓青州的商人多起來。
這樣百姓生產出來的東西也就有了銷路了。
劉凱為了表達支持商人的決心,對著下面的眾人說道。
“公臺,你可讓衛茲將家族遷到劇縣來,將青州以及東平國的販鹽渠道讓衛茲打理。”
陳宮聽到劉凱說的對策,大喜過望。
這可是對衛茲極大的信任才能這么干的。
劉凱看陳宮也沒什么可說的了,于是開始環視徐庶田豐沮授崔琰他們幾個。
劉凱本來以為徐庶會先說的,沒想到崔琰卻先站了出來。
“殿下,臣希望您能夠在青州大辦書院。”
劉凱突然來了興趣。
要知道這個時代動蕩不安,求學可是難事。
崔琰能讓他興辦書院也是推動青州發展比較好的一條舉措。
可是這個年頭沒點名望辦書院誰來啊?
讓孔融上?
“季珪,這興辦書院由誰來當院長,你可有什么好的人選?”
劉凱覺得崔琰怕是真的有準備,不然也不會提出來。
崔琰摸了摸胡須說。
“殿下,臣下的老師鄭玄此刻就在北海,臣來劇縣時就已經將他接入內城。”
劉凱可真不知道鄭玄是什么人。
但是下面幾個卻都表示出了驚訝之色,特別是沮授直接就沖崔琰問道。
“崔大人,可真的是鄭玄鄭師?”
崔琰笑了笑說。
“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