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程昱安排謀劃陷害韓馥之時,太史慈帶著近五百名騎兵總算抓住了公孫瓚的尾巴到達了河間國。
公孫瓚是除了袁紹外最后一個從洛陽離開的諸侯,他還沒進入冀州的時候,韓馥就已經投降了袁紹。
本來公孫瓚在討董聯盟中就沒有占到任何好處。
這一次出征更是白白浪費了許多糧草,所以公孫瓚就在冀州境內磨蹭行軍。
想著好歹從袁紹這里蹭點糧草啥的。
要是只是公孫瓚一人,他可不會產生這樣的想法。
這些鬼主意都是他麾下的劉備提出來的。
自從上次劉凱在與皇甫嵩一起征討張角時見了一面劉備,就再也沒見到過了。
本來劉凱以為劉備沒有跟公孫瓚一起前去酸棗。
結果劉凱想錯了,劉備去了,只不過沒有存在感,劉凱根本就沒有注意到他。
這磨蹭行軍的主意就是劉備告訴公孫瓚的。
劉備說袁紹剛剛收復司隸校尉部東部還有一個偌大的冀州,根本無力再和別人作對。
袁紹的心思此時肯定只在安定剛接手的這些地盤上面。
但是公孫瓚一直待在冀州不走,就會像是根刺一樣扎在袁紹的皮膚上。
最后袁紹肯定會派人求著公孫瓚早點離開冀州,這時公孫瓚就能提點要求出來。
比如報銷此行的糧草啊什么的。
袁紹財大氣粗想必不會拒絕。
這才弄得公孫瓚行軍一個星期都沒有出冀州。
要是鄴城韓馥沒有出什么幺蛾子,估計此時袁紹就已經會派人來找公孫瓚談判了。
結果程昱這么一弄,袁紹只是派淳于瓊、顏良等人一路盯著公孫瓚的動向。
眼看這已經到了河間國了,就算再怎么磨蹭,三日后也得出了冀州。
劉備還有公孫瓚心里這個復雜啊。
太史慈在看見行軍的公孫瓚后,長舒了一口氣。
賈詡在他們出發時就說過很可能趕不上,一定得快。
這下追上了,太史慈才放下心來。
太史慈先自己帶著大部分人尾隨著公孫瓚,然后派出一些人去查探淳于瓊的屯兵之地。
沒有半天,斥候就來回報說淳于瓊屯兵在冀州和幽州的交界處易縣。
易縣是公孫瓚北上涿郡的必經之地。
太史慈決定就在那里去騷擾一下淳于瓊。
身在易縣的淳于瓊得到袁紹的授令,說是讓盯著公孫瓚就好,但是卻給了淳于瓊關鍵時刻可以自主的權利。
袁紹對這個自己年少時的兄弟可是十分信任。
就這樣,太史慈跟著公孫瓚過了兩天,終于到了易縣境內。
公孫瓚眼看著就要出了冀州,對于聽信了劉備的計策悔恨不已。
現在不僅沒有從袁紹手里騙到糧草,更是白白的浪費了許多。
劉備也著急啊,雖然他和公孫瓚是同窗,但是現在發生了這樣的事情,以后兩人難免會有隔閡。
劉備雖然表面溫和,但是骨子里也是個狠人,一個想法直接就從他心里產生了。
想到辦法后劉備趕緊找到了公孫瓚。
“伯圭,眼看馬上要出了冀州,這袁紹也不上套,為弟還有一計不知伯圭兄愿不愿意聽聽?!?
公孫瓚本來不想聽劉備繼續瞎叭叭,但是轉念想想以后還需要劉備的支持。
公孫瓚手下無將,全靠劉備這結義兩個兄弟撐場面,所以公孫瓚緩和了一下情緒說道。
“玄德有話直接說就是了,你我二人何須藏著掖著?!?
劉備聽到公孫瓚這么說才張口說道。
“既然袁紹自己不給我們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