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聚精會神地查看著地圖,連親兵送飯食進來,都沒能驚動他。
入夜了,宛城的氣氛顯得很緊張,一隊隊鎧甲崢嶸的士兵在大街小巷快穿梭著,四面城墻上燈火通明,荊州軍顯然是擔(dān)心漢軍乘夜摸上城墻。
時至半夜,十幾騎快馬從南城門出去,飛往襄陽的方向奔去。
這十幾騎快馬并不知道,在黑夜中有數(shù)百對眼睛正在注視著他們。
“隊長,把他們截住吧。”
“不行,軍師交待,不得截殺南下報訊的荊州軍探報”
“這是為什么啊?”
“你問我,我問誰?如果我知道,那我豈不是軍師了。”
十幾騎荊州軍探報飛從眼前穿過,隱藏在黑暗中的伏兵沒有行動。
幾乎就在同一時間,蒯良歷經(jīng)千辛萬苦總算是趕到了益州,正好碰上了率領(lǐng)大軍想要出益州前往司隸與劉凱對戰(zhàn)的劉璋。
劉璋大力在益州募兵,眼下又將益州軍擴充到了四十萬之巨,滿懷期待的向東而行,卻看見了蒯良,從蒯良口中得到了關(guān)于荊州兵敗的消息。
不過蒯良并不知道陽武城的消息,這讓劉璋一下子犯了難。
劉璋感到有些頭疼,他手下的謀士又在為到底是去陽武城還是去支援荊州爭論不休了,以法正為首的謀士主張去支援荊州,理由是從益州出兵,糧草根本帶不了太多,現(xiàn)在能夠帶足兩月用度已經(jīng)是極大的拖慢了行軍速度,支援荊州既可以打擊漢軍又能夠獲取劉表的資源,達到長久作戰(zhàn)的目的。而以張松為代表的反對派,則覺得應(yīng)該直接北上司隸然后前去陽武城解決陽武城的危險,與陽武城的益州軍涼州軍合兵一處,才不會受到漢軍的掣肘,至于去支援荊州,別人家的死活為什么自己要管。
兩派各有各的道理,劉璋一下子便不知道該如何抉擇了。
最終,劉璋決定采納法正的建議,暫時不去陽武城,而是從荊州內(nèi)部穿行而過,一方面為了獲取更多關(guān)于陽武城的消息,一方面結(jié)交劉表這個盟友獲取糧草,保障自己的糧道。在劉璋內(nèi)心中很有些顧忌荊州的漢軍,他不想自己在進攻陽武城的漢軍時,南陽郡的漢軍跑到自己的屁股后面來咬自己一口。
劉璋選擇前去荊州支援,雖然說是支援,但是實際是為了糧草跟情報,蒯良對此心知肚明,不過即便是如此他也感覺到心滿意足,他不信劉璋真去了荊州還能跟漢軍坐在一起心平氣和的談事情,見面肯定得打起來,這是毋庸置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