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殿下,賀喜殿下,短短十數(shù)年便能夠匡扶漢室于將傾。”
底下的武將跟謀臣也都是服了,劉漢氣數(shù)未盡,從劉邦到劉秀再到現(xiàn)在的劉凱。
兩次動蕩之際都有劉氏宗親跳出來中興大漢。
漢光武窮兵黷武,百姓困頓連飯都吃不上,倉庫里面一枚銅錢一粒糧食都沒有,但仍然是鐵桶一塊,沒有人想著造反。
自打漢武開始,漢便成為了一個民族的標準稱呼。
即便是歷經(jīng)了唐朝的盛世,也沒有動搖。
民族的自信是打出來的,直到一眾武將謀臣對著劉凱俯首道賀的時候,劉凱才意識到劉姓賦予的使命感有多么重要。
“派人也給劉璋送份信,早些投降,天下十三州必定有一個州的州牧會落在他的身上,不然寡人可沒有攻下荊州便打道回府的想法。”
賈詡對于劉凱現(xiàn)在的自信十分的滿意,他想要投靠的明主就開始這個樣子。
“臣這就下去辦。”
賈詡退走之后,劉凱立即下令喊道。
“今日在筑陽修整一日,明日立刻開拔前往襄陽,周泰你帶著預備軍團的將士現(xiàn)在就出發(fā)將攻城軍械運至襄陽城下。”
“末將領命。”
第二天浩浩蕩蕩的三十一萬大軍就從筑陽城出發(fā)開始急行軍奔向襄陽城,筑陽離襄陽的距離并不遠,急行軍一天便趕到了。
除了在中盧待著的十萬漢軍,眼下襄陽城下匯聚了五十萬大軍,這數(shù)量比在襄陽城內(nèi)的人都多。
劉凱一到便直接沖到了趙云的軍帳之中。
“子龍,劉表他沒有投降的意思么?”
趙云臉色十分難看,搖了搖頭對著劉凱說道。
“末將派人朝著襄陽城射了十余封信件,但是并未得到回復。”
“劉表不能以為就靠一座襄陽城,就能夠抵擋寡人五十萬大軍吧。”
襄陽城是劉凱這些年來攻打過城墻最高的城池了,看著城墻的高度足足有了六丈,就連荊州城城墻都要比襄陽城低了兩丈,周圍更是有著護城河。
劉凱這下總算是知道劉表為何要把州府搬到這里來,而且選取自治的辦法,不與北邊的南陽郡打交道也不與南邊的南郡打交道。
“寡人要到襄陽城墻去見一見劉表,若是他還執(zhí)意不肯投降,明日起便開始攻城。”
眾人不覺得劉凱過去便能夠取到什么成效,但是還是低頭應了聲諾。
眾武將謀臣跟著劉凱就到了襄陽城三百步之外,劉凱本想著繼續(xù)向前一步,但是卻被趙云給制止了。
“殿下,荊州軍中的武將黃忠乃是神射手,能開九石的大弓,還是立在此處安全一些。”
劉凱想起黃忠的種種傳聞,點了下頭,聽從了趙云的建議,沒有再向前一步。
這個時候,張繡出列趕到了城墻下面,對著城墻上大聲喊道。
“齊王殿下已經(jīng)到了,特請荊州牧劉表出來一見。”
襄陽城城墻上的黃忠,雖然把箭矢對準了張繡,但是心中沒有必殺的把握便放了下去,回頭看了眼自己的親兵,示意他去將消息傳給劉表。
劉表現(xiàn)在內(nèi)心也是十分的焦慮,他知道襄陽城最終是不會守住的,劉凱甚至能屯駐三十萬大軍在這里,就在附近屯田,也能跟劉表耗上幾年將襄陽城內(nèi)的糧食全部都耗干凈。
不過他又怕投降了之后會被劉凱給斬殺掉,畢竟在巾軍鄉(xiāng)要塞之戰(zhàn)中,荊州軍殺掉的漢軍可不少,外面有一大半的漢軍都是潁川的守兵。
“主公,齊王劉凱已經(jīng)到了襄陽城外,派了一員漢將前來喊話,讓您去城墻一見。”
直接去見劉凱是試探出來劉凱內(nèi)心真實想法的唯一辦法,劉表肯定會直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