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聯軍進入遼東郡境內時,幾乎每一個士兵都扛著一個包裹,里面裝著他們在昌黎郡內獲得的戰利品。
進入遼東郡后,聯軍的行動受到了約束,雖然仍然時常出現奸淫擄掠的情況,不過比在昌黎郡時要好多了。
聯軍在遼東郡里修整了數日。這天,一直在等待丸都消息的李木青終于接到了丸都的訊息,看過訊息后,一向冷靜的李木青竟然流露出興奮之色。隨即李木青頒布大軍開拔的命令。
看到高句麗的二十幾萬大軍終于離開了,一直忐忑不安的韓燕終于松了一口氣。
然而他并未輕松多久就接到一個讓他冷汗直冒的消息,漢軍第二軍團抵達遼西了。韓燕感到事態嚴重,立刻向國內去了探馬,不到一天馬韓國王的回復便傳到了韓燕的手中,馬韓國王要求韓燕積極布置防御,并且告訴他四韓國內正在集結援軍。
韓燕安心了些,接下來便按照國王的指示開始布置防御,其中鞏固遼東與昌黎交界處的翠屏關是重點,韓燕命人驅趕數萬江東境內的漢人加固翠屏關。
差不多就在此同時,過二十萬漢軍己經進入昌黎境內,在翠屏關以西三十里處扎下營寨,糧草輜重源源不斷地經由遼西郡運往昌黎郡內的漢軍大營。
就在這個時候,高句麗國內已經爆了內戰。大王子李程耀的母親麗貴妃秘密聯絡了效忠李程耀的軍隊,在一個晚上突然攻入王宮將李程耀救了出來,隨后同王城禁軍展開激戰,最后被逼出了王城丸都。
緊接著,李程耀在部下和麗貴妃的慫恿下在距離丸都城不遠的國內城登基,自號為武王,同時宣布丸都城已經被叛軍占領,并向李木青派出了使者,希望獲得李木青的支持,畢竟李木青的手中掌握著高句麗幾乎所有的主力。
大約一天之后,李木青率領大軍來到九都附近,當即向威脅丸都的五萬大王子軍隊發起講攻,大王子的軍隊很快便崩潰。
不到兩萬的殘部倉惶逃回國內城。
李木青率領大軍近抵國內城下寨,擺出了一副要逼迫大王子投降的樣子。
就在高句麗國內爆內戰的時候,趙云、張繡率領的數十萬漢軍已經向翠屏關起了進攻。
在近衛軍團連續三波山崩海嘯般的狂野攻勢過后,漢軍的戰旗便插上了翠屏關的城門樓,萬余被殺得喪膽的四韓軍正倉惶逃往翠屏關以東數里的汝縣。
這汝縣就是當日公孫瓚的兒子公孫續僅僅防守了一天便丟掉的那座縣城。目前四韓防守汝縣的軍隊大概是三萬人。
數千近衛軍團的重騎兵并未在翠屏關中停下,而是徑直穿過了關隘。數千輕騎沿著四韓潰軍的軌跡追殺,呼嘯奔騰。
一路追到了汝縣,一鼓作氣又拿下了汝縣縣城,絲毫沒有給四韓聯軍任何的機會。
張繡率領的第二軍團精銳正在汝縣城內打掃戰場。
汝縣城內外處處殘留著大戰的痕跡,北面和西面的城墻外散落著各種破碎的攻城器械,硝煙依舊在繚繞,這兩面的城門已經完全破碎,邊卜壞有火痕斑斑的撞城車,北面城墻崩塌了一大段,城頭上下血跡斑斑橫尸累積,慘烈的氣氛彌漫在空氣中。
漢軍士兵們在尸體堆中來回穿梭著,搬運著雙方將士的尸體有民工在搬運石塊修補城墻。
趙云和張繡在攻下翠屏關后,張繡率領第七第八及第一軍團之一部留在翠屏關修整,而趙云則率領第二軍團及許褚麾下的近衛軍團精銳以及一部分公孫瓚的軍隊繼續進攻數十里之外的沈縣。
當時,沈縣城內的守軍總數在五萬人左右,除了守衛沈縣的軍隊外,還有從翠屏關潰退下來的軍隊。韓燕在積極布置汝縣防御的同時,還向國內去了緊急求援的書函。
韓燕和麾下一眾將領認為他們最少可以堅守一個月,到那時國內的援軍也應該已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