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跟梧國合盟?”
軍驛靖武衛告辭離去,楚斐讓岡坎也去歇息之后,自己返回屋內,看起了葉辛的信。
信中所提,若是再跟梧國合盟,再除一方掣肘,他所言改建乾西都護府一事又當如何為之。
“若與梧國再合盟,不如拉上胤國,三方共同為之。”
楚斐思量一下之后,開始落筆。
他的想法倒也簡單,千洲商路地域,除了東段有向北延伸至胤國離淵關以外,中部和西部都是整個狹長走廊地貌。
而且這兩部分也都與胤國、梧國直接相連,只不過胤國只在西端有一條通道,可以通往帝都圣獅城和胤國腹地,而其余地方全部都是大雪山,不易通行。所以整個商路,尤其是最大地域的中部,都是梧國權勢覆蓋的更大更強。
既然乾國要重建乾州或者建立乾西都護府,那么就必然與梧國有所摩擦。若是不打算與梧國合盟倒也簡單,無非就是拉攏現在商路勢力自己投靠大乾,屆時即便梧國新生不滿,也不會大舉和已經駐軍的大乾發起大戰,他們的國情不允許如此。
可是要是打算和梧國合盟的話,那就不如鼓動梧國也同樣建立都護府,再拉上胤國,三方將整個商路地域劃分掉。
乾國索求不變,就是而今商路東部地域,這里臨近乾國,乾國無論是駐軍還是管控、支援物資都更為方便,封鎖綦國的計劃也依舊可以進行。
而梧國則可以將現在他們勢力影響最大的商路中部吞下,建立自己的都護府,這樣也能一定層度的增強他們的實力。
胤國也是一樣,將離淵關外的一部分地區和商路西部拿下,建立他們的都護府或者州郡什么的,對他們的實力也是一種增強,而且他們的民眾,便是現在就可以做出一些移居,改善現在宜居之地少的弊端。
而且若是三方共建都護府,那么也可以將現在商路的情況做出改善,只有三方做出三次稅收,降低商品往來的成本,提高利潤,依此在現有東西方貿易的基礎上,將規模擴大起來,為三國帶來更多的物資流通,讓國家變得更加富庶。
以往之所以留著商路,而且任由其發展成現在這種情況,那是再加上綦國一共四國都不想看到有任何一方將此地獨占,又沒有一個合理的分配方式。所以便索性放任自流,那這里沒有統屬,只用來溝通東西往來貿易。
但現在只要三方能夠達成共識,那么綦國就不足為慮,尤其是他們還要面對乾國的虎視眈眈,他們也沒有空閑去對三國形成反擊。是以完全是大有可為,其中難處只不過是地域究竟該如何劃分而已。
這一點楚斐不需要去多考慮,即便真的這個計劃能夠成行,也有眾多朝臣可以去和兩國展開談判,也不用他去多操心。
反而是在信中他又將自己想到的另一個問題,做出假設。
那便是如此一來,胤、梧兩國所占的地域在前,而乾國的在后。雙方一旦反目,乾國在商路上便會受到這兩國的鉗制。
雖然乾國還有漫長的海線可以連通西方,但是海路同樣不平靜,而且也會牽扯進去大乾更大的水師力量去護航。并且也會提高往來物資的成本,并不是最好的辦法。
而梧國和胤國他們彼此,便是沒有這份鉗制在。梧國緊鄰軻迦帝國,也有一部分比鄰劼邏帝國,溝通西方往來對他不是問題。
胤國雖然和嘉羅帝國的邊界盡是雪山,往來不便,但是他們若是占據西部商路地域,也就沒有了這個問題,無非是能往來通商的路途從兩路,變成一路而已。即便到時乾國反限制胤國在離淵關外的這條路,他們還有一條通行時間只有夏季三個月時間的西邊一路。
這是楚斐認為兩國會同意共分商路的最大原因,因為這等于是大乾將自己的一個尾巴交給了兩國捏住,他們可以隨時將之斬斷,用來鉗制大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