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臻門外,靖武衛(wèi)一眾在大將軍葉輕瀟帶領(lǐng)下一走近,其便是一聲高喝,恭賀靖武衛(wèi)的勝利歸來。兩側(cè)禁軍也是隨之齊喝,以壯聲勢。
“靖武衛(wèi)葉輕瀟,率眾將還朝,面圣還令。吾皇萬歲!”
葉輕瀟當先下馬,率眾而入,走到殿前臺階下,單膝跪地將手中靖武大將軍令,高舉過頭,交還永興帝葉藉。這是正規(guī)流程,也是得勝還朝比為之事。證明他們是以令而動,今完好得勝而歸。隊伍接下來安排,再由皇帝指派。
“吾皇萬歲!”
靖武衛(wèi)所屬,依次而列,同樣單膝跪地,以最鄭重的軍禮向皇帝問安。
“諸將平身。”
葉藉上前,接過葉輕瀟的將令,然后讓眾人起身。
“謝陛下!”
“我大乾已二十余年未有戰(zhàn)端,今次他境武人犯我乾境,靖武衛(wèi)一展國威,平滅諸敵,壯我大乾軍威,朕心甚慰。望靖武衛(wèi),及其他諸軍,再接再厲,佑我大乾安寧,壯我大乾國威!”
葉藉朗聲開口,聲音經(jīng)由殿前建筑的特殊性,傳蕩開來,響徹整個廣場之上。
“著,靖武衛(wèi)諸將今日之后,各履其職,靖寧天下。”
葉藉轉(zhuǎn)向葉輕瀟,再度將靖武大將軍令,交于其手,便算是對靖武衛(wèi)接下來所為何事,做出了指示。也相當于將這支軍隊,再度交還給葉輕瀟統(tǒng)領(lǐng)。
看似雖是無用功,但卻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因為這說明軍隊是大乾的、是皇帝的,而不是領(lǐng)軍將領(lǐng)的。這是在強調(diào)軍隊所屬,也是在指明軍心究竟應(yīng)該在哪,是加強統(tǒng)治力的一種手段。
“諸將靖武有功,賞!”
然后這才是正題,開始了論功行賞。
不過這就沒有葉輕瀟、林逸云、楚斐他們什么事了,四品以上靖武衛(wèi)將領(lǐng),都需要跟著葉藉進入大殿之內(nèi),他們會在朝上聽封受賞。外面的是一個個宣布其余將士所獲獎賞,與他們無關(guān)。
“臣啟陛下,靖武衛(wèi)冠武將軍楚斐、驍果軍折沖都尉言武、靖武衛(wèi)靖武校尉第七不媚、第九情如等人,深入敵后,俘獲昭和國王高士康生。說服其臣服大乾,將昭和并入乾境,特來朝歌面見陛下,跪送降表。”
入殿之后,文武分列各站一邊,先是當朝對靖武衛(wèi)眾人論功行賞。完畢之后,葉輕瀟越位而出,來到正中,拱手一禮,向著葉藉稟報道。
當然了,這也就是做個流程,畢竟這事早就人盡皆知了。但這個流程也是必不可少的,終歸還是要正式一些的。
“宣!”
葉藉大手一擺,自有內(nèi)侍顛顛跑了出去,到皇城門外去宣高士康生覲見。
“東海偏鄙小國昭和,不識大乾圣威,受綦國小人蒙騙之舉,挑動武人屢犯乾境。今昭和十九代王,高士康生,特來圣乾向圣主乾帝請罪。
望圣主乾帝仁慈,諒康生此前過錯,納昭和全境入圣乾,平滅綦國小人所起昭和之亂,讓昭和子民重回安寧,同感圣主乾帝圣威圣德。康生愿一身承擔(dān)所有過往之錯,以平圣主乾帝及圣乾百姓之怒。圣主乾帝,萬歲!”
高士康生一身素白中衣,頭不結(jié)冠,意有罪之身。頸間掛著昭和國王印璽,跪在朝堂之上,雙手將降表高高舉過頭頂。
“過往種種,皆為綦國所為。昭和亦為受難之人,朕便既往不咎。現(xiàn)昭和有難,大乾亦不會坐視不理。如此,便應(yīng)你所請,那昭和入乾境,不日大軍既動身,還昭和子民一個安寧生活。
不過你既曾為一國之君,納入大乾,朕也不好委屈與你。封前昭和國君高士康生,大乾昭和郡王,賜王府一座,金銀各千,侍女五百,安住朝歌。”
葉藉身邊內(nèi)侍當即上前接過降表,呈給葉藉。葉藉翻看一遍這份用昭和文字和中原文字一同書寫的降表之后,開口說出對高士康生的安排。
“謝圣主乾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