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大乾這邊已經和玉渠先行商談,吸納商路各國為乾臣的事,也已經傳揚開去。但是因為玉渠和大乾并沒有達成一致的原因,商路諸國和各方勢力,對歸入乾境一事,仍舊持不明朗的態度。
現在商路的平靜,只是因為他們在做著準備,提防大乾武力吞并的準備。所以才各處顯得都更平靜安寧一些,少了許多商路常見的爭斗。
而綦國也正是趁此時機,進攻、或者拉攏他們周邊的一些商路小國和勢力,既是將水攪渾,也是在試圖打破乾國這種對他們的封鎖,甚至是直接搶奪商路地域,牽制乾國在商路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減緩大乾滅綦準備完成的時間,試圖先行準備妥當,贏得先機。
“跟邊軍斥候所報相差不大。文斕有什么看法?”
葉藉點點頭,葉藺的說法和邊軍斥候呈報上來的一樣,他們建立乾西都護府的阻力還算是不小的。所以他也是直接看向楚斐,問起他的意見,畢竟這事還是楚斐提起的,他也對商路那邊有更多的了解。
“關鍵還在玉渠。玉渠作為商路最大的王國之一,他們在商路有著很強的影響力。如果陛下能夠同意玉渠王室繼續治理玉渠的政事之權,而不是只做一個閑散的世襲王爵,那臣可以說服玉渠,以玉渠為首,聚集可以信任的商路國家,先行歸入大乾臣屬。
再以他們手中的軍隊加上一支府軍,成立乾西邊軍,直接攻取不肯臣服之人,以及與綦國砮宛王庭爭奪荼倫戈壁周邊地區,將之趕回戈壁以內,徹底靖平乾西都護府境域。”
楚斐毫不遲疑的說出自己的想法,其實這件事的根本就在玉渠并沒有和大乾達成一致意見,這讓的商路各國對大乾的許諾存疑,根本不會順利的答應下來。
想要更順利、更快的建立乾西都護府,必須先打消他們的疑慮,讓他們誠心的、安心的成為大乾的臣屬,這樣大乾才能投入最少的人力,用最快的時間建成乾西都護府,而不是在那邊陷入泥潭之中。
“大乾還沒有分封藩王在外的先例,也不能開這個先例。”
葉藉緩緩搖搖頭,這件事下面的人固然有針對楚斐、或者是針對葉辛的心思,但是在他這里,卻是不能讓這種藩王在外獨掌一地大權的事出現先例。有一便會有二,分封的越多,朝堂的權利就越小,這在葉藉看來是亡國之基,是不能被容許的。
“臣的意思并不是分封藩王在外,而是給予他們參與治政之權,大部分的官員仍舊由大乾派往,但是當地的主官卻是由玉渠王室出任。上下分化開來,不削他們的權勢,但卻有所限制。
畢竟玉渠不僅是一個王國,還是一個民族,即便是他們的百姓,也不會輕易接受外人的管理。以玉渠王室為主官,可以讓他們的百姓不排斥。以大乾官員管理地方,則可以加強對當地的管控。而對玉渠王室來說,他們在那里仍能保持著足夠的權威。”
楚斐連忙再跟著補上一句,他其實所謂的整軍收納商路諸國軍隊一事,都已經準備好了的,如果是大臣們反對,這就是玉渠和商路各國的底氣所在。但是要是葉藉這里就卡住了,那就真的要玩現了。
他可不想到時候,自己帶兵回去攻打這些朋友,還是他召集起來的朋友。
“那商路其余各國,也要依此施為?他們能同意嗎?而且商路各國其他的貴族和官員又要怎么辦?”
葉藉陷入沉思之中,在考慮著楚斐這種想法的可行性。
而葉藺則是提出自己的疑問,商路各國同樣也是一個利益集合體,他們也有大大小小的貴族和掌權官員。這樣一來各國現在統治著的地位和權威倒是得到了保障,但是其他人卻是不然,他們不會鬧起來嗎?
“不必如此,全都這樣做和直接重建乾州沒有什么區別。大可以讓他們在當地繼續執政,加以管控便可以。”
回答的不是楚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