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玉漱宮中。
“侄兒拜見皇姑母,見過駙馬姑父。”
一個看起來只有十二三,相貌尋常,但眼神卻平靜的讓人眼睛一亮的少年,依禮向吳媛和林寧請安。
看到此子這般模樣,林寧笑呵呵的對吳媛道“阿媛,你倒是給齊國挑了個好儲君。只是你就不怕這小子雄心太壯,想要做出什么驚天動地之事來?”
這位少年,便是吳媛昨夜提出的儲君人選,三皇子的一位庶子,吳曉。
昨夜便連夜被齊皇下旨接進宮中,今日一早,前來感謝恩親……
但林寧一看此子的眼神,就知道這不是一個省油的燈。
和尋常長于婦人手的皇親貴子完全不同。
吳媛搖頭道“我選吳曉,不是因為他純善可欺可控制,也不是選出一個傀儡來,而是選出一個英才明君。只有英明的帝王,才明白百姓的重要。只要知道民如水,君如舟,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道理,皇家和姜太虛就沒有沖突。吳曉做的越好,姜太虛非但不會成為他的阻撓,反而會助他一臂之力。”
吳曉聞言,再拜下,道“姑母,侄兒始知姑母之心,必會潛心跟在姑母身邊學習。”
吳媛搖頭道“不是跟在我身邊,你隨我們回青云后,從最底層做起。你要先了解民生之艱,以后成了皇帝,才不會被謊言所欺。你莫要急著去治理萬民,你先能管好十個百姓,再去嘗試一百個。跟在我身邊學不到什么,你自己去做,才能看到聽到學到真正有用的。若有什么疑惑,你問你姑丈便是。姜子淵如今所有的治民之法,皆得自你姑丈的治國之術。姜子淵所得,連一半都未有。你若能得你姑丈之真傳,也不虞以后姜子淵對你指手畫腳了。”
心機城府極深的吳曉,這次才是真正動容了。
他躬身對林寧拜道“姑丈,請姑丈授侄兒治國之術!”
林寧呵呵笑道“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再有,姑姑領進門兒,修行靠個人……你小子心里怎么想我,我不知道,但多少能猜到一些。至于你是否真心想學,能否學到手,都看你自己的造化了。你若果真只是個十二三的孩子,我或許還多指點你兩句。不過你心智遠比年歲成熟,看來過往吃了不少苦頭,是壞事也是好事。如今你有自己的主意,我說多說少是一樣的。”
吳曉這下又沉默了……
雖出身尷尬,但心氣卻極高,從不將齊皇吳氏諸人放在眼里的他,今日才發現,天外其實有天,世上不止他一個聰明人。
對于他這般作態,林寧并沒有什么反感。
正如吳媛所言,她選的不是一個傀儡,而是一個明君。
林寧也無所謂,不管稱王也好稱帝也罷,能當一個優秀的管理者就好。
不合格,換了就是。
相對于他所做的大事,很顯然,如果吳曉和姜太虛發生了沖突,林寧多半會站在姜太虛一邊。
原因很簡單,姜太虛所行之事,以利民安民為本。
而吳曉所行之事,一定是以吳氏皇權為本。
既然早就注定了道不同,那么也就不必去刻意培養什么感情了。
“阿媛,陪我走趟親吧。”
沒有過多和這位突然出現的侄子交談,林寧問吳媛道。
吳媛自然明白林寧的心意,心中一嘆,卻也沒多說什么。
皇權,其實是令她厭惡的東西。
她不愿守護她,只是看在老父寵愛多年的份上,給一份交代吧。
既然林寧不愿多管此事,她也不好再多說,便點了點頭。
吳曉有眼色,提前告辭離去。
一直冷眼旁觀著他的林寧一直看著他消失在玉漱宮外,方輕笑道“你這個侄子是個人物,我這般慢待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