亥時兩刻,落鎖的宮門被急匆匆的打開,皇宮內先后駛出兩輛黃頂馬車,分頭朝著夜色濃重之處遠去。長焦坐在其中一輛馬車中,雙目微閉,仔細回想著白日里閔帝的脈息,脈象雜亂而虛沉看起來不像是急火攻心這么簡單,馬車在空曠的望都街頭飛馳而過,一路朝城南方駛去,在老城墻根閣底下緩緩停住。
車子還未停穩,長焦便越過車夫靈巧的跳下了車,眼前是一處青磚灰瓦的院落,看起來比刑部的地界要大,卻比刑部要陳舊許多,門樓兩側各掛一只白紙燈籠,燈籠發出慘白的亮光卻將大門正上方的匾額照的油黑發亮,烏黑的匾額上提著三個金黃的大字——“慎銜司”。
長焦徑直走向了漆黑色的大門,輕輕扣了扣門上的綠油獸面錫環,烏黑的大門立即打開了一道縫,一句輕快的話語從門縫出飄出,“大人從何而來?是何官職?又所為何事?”門里的人探著頭盯著長焦,似乎是在等著長焦報上一個特定的回答。
“勤政殿內官奉圣命而來”長焦拱手朝著門內施了一禮,男子聽他報上由來,干脆利落的打開了門,引長焦入內“大人且隨我來”長焦隨著男子的指引一路走到了內院。
先皇駕崩之時,閔帝尚幼,閔帝生母慧昭皇后生性純良,軟弱無主,而皇后母家蔡氏一族野心勃勃,先皇的手足兄弟緊盯皇位,朝堂之中勢力盤根錯節,為避免大權旁落,太皇太后一手成立慎銜司。建立之初,慎銜司一來為輔佐閔帝治理朝政鞏固地位,二來起監察之責,用來監察文武百官之動向,調查處理越權竄級,圖謀不軌以及謀逆等罪行。
慎銜司的存在也可以時時敲打有心之人注意自己的本分,閔帝執政初期慎銜司直接聽令于太皇太后,凌駕于六部之上,對于朝堂、軍隊都可直接行使監查監管職權。而慎銜司的建立也受到了朝中大臣各路王侯的反對,但太皇太后力壓百官強勢扶植當時還是刑部侍郎的納蘭誠為慎銜司掌司。
納蘭誠出身江丘一普通農戶家中,21歲時在便文試大考中露頭角,雖不至于是驚世之才但當時的大考文章頗得鑒考司司丞青睞,那年文試大考大先皇破例召見前四名,而這多出來的一人就是納蘭誠,而納蘭誠也是在那場大考之中,從一介布衣轉而踏入官場。
當年在金鑾殿上,納蘭誠謙和有禮對答如流毫無怯意,一時間大家對他的注意力更甚過文試第一名。先皇所問,納蘭誠皆引經據典又充分結合自己的見解提出不少新奇玩意兒,更是在談論到文試大考的制度時,提出了讓滿朝大臣錯愕連連的觀點,而先皇卻在聽了納蘭誠的一番見解后點頭不已。朝堂上不少人認為納蘭誠會被先皇分去鑒考司,一時捏了一把汗。后來先皇將他分給了刑部,眾朝臣長舒了一口氣,可見先皇雖然欣賞納蘭誠所說的改革之制,但欣賞歸為欣賞從內心中還是不愿將百年的制度輕易的改動,而一改動勢必會牽扯更多人的利益。
“納蘭誠出身低微,沒有身份背景,初出茅廬又沒有靠山,朝堂之中的勢力涉及不到他,他來刑部最為合適”那日殿試以后,刑部尚書對鑒考司司丞說到。
“納蘭誠雖滿身才華和抱負但從一介布衣一躍成為朝中要職官員,不知以后能否擔當大任,朝廷官場嘛面子上是聲名顯赫可里子卻是聲色犬馬”司丞撫著白花花的胡須答到
“前路還全然未知,想要看看結果只管往前頭就是了”刑部尚書淡淡的說到。
慎銜司院內未出十步便有一石碑,石碑與屋檐同齊,碑面上刻著密密麻麻的小字,長焦跟在那男子身后,見到此碑又看了看石板路兩旁都漆黑著的屋子“我奉皇命來傳召郭頂郭大人,郭大人是否在這府衙之內?”
“還未到大人殿前,小的也不知大人是否在殿內,大人只管隨我往前走就是了,在不在府衙內一看便知”男子彎腰雙手交疊向長焦施了一禮。
長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