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三年六月初,經(jīng)過一個多月準備,大同鎮(zhèn),終于開始出兵了。
歷來大明和草原蒙古人作戰(zhàn),最大的難題不是實力間的差距,而是蒙古人的游走能力太強了。
你大軍這邊前腳開拔,人家草原那邊后腳就開始帶著部落遷徙了,等你明朝大軍退了,人家再遷徙回來,繼續(xù)騷擾你。
所以這一次,陸凡并沒有等到秋收后糧草充足出兵,而是選擇了在夏季出塞。
草原人和中原百姓的勞作時間是不一樣的。
對于中原百姓來說,他們最忙的豐收時節(jié)在秋季,而草原人則不同,他們最繁忙的時期,則是在夏季。
夏季,是草原水草最為旺盛的時期,也是最適合放牧的時節(jié),能不能擁有充足的羊馬渡過今年寒冬,全指望夏天這一個季度。
哪怕是一些大部落的首領(lǐng)已經(jīng)得知陸凡發(fā)出了檄文,極有可能會對草原用兵,但他們依然不敢在這個時期選擇遷徙部落。
沒辦法,這個時候選擇遷徙逃離,錯過了放牧的最佳時期,無需等到陸凡出兵,他們部落中大部分人恐怕就得死在今年的冬季結(jié)束前。
大同鎮(zhèn),永昌侯府。
陸凡左手握著嬌妻李若若的羊脂玉手,右手則是放在了她的小腹上,輕輕撫摸著。
“夫君,我聽說塞外是茫茫草原,一眼望不到盡頭,沒有方向,沒有地標,極易迷失,這次出征,真的沒有問題嗎?”
李若若那令人驚艷的容顏上,帶著幾分憂慮。
自從土木堡之變后,大明對于草原的戰(zhàn)略便從攻勢變成了守勢,近百年來,除了當年的戚繼光率領(lǐng)戚家軍出塞將草原人打了一頓外,大明幾乎再也不敢出塞主動與草原人正面交戰(zhàn)。
就算是強如戚繼光的戚家軍,受限與后勤、地圖等方面的原因,也只是出塞推進了不遠的距離便不得不回防,不敢深入太遠。
“放心吧,為夫從來不打沒有把握的仗!”
“等出征回來,應(yīng)該可以聽到咱們孩子的心跳聲了!”
笑著安慰了妻子幾句,在府外殷澄等一眾親信的簇擁下,向著城外走去,那里,早已有大軍集結(jié)等候。
來到這個世界三年多了,種田暴兵勢力已成,也是時候,為自己的子孫后代,打下一片萬里江山了!
大同城外,密密麻麻的鐵甲大軍如同鋼鐵洪流,早已整裝待發(fā)。
此次出征,陸凡頗為重視,親率兩萬精銳騎兵,甚至還帶了一萬擁有戰(zhàn)馬的火銃兵以及一萬長槍步兵,就連火炮營,都被征集了一半人馬。
當然,草原作戰(zhàn),正常情況下,長槍兵用處不大,此次他們的作用,主要是用來押送糧草等物資。
除此之外,大軍后面,還跟著由數(shù)十個商會組成的武裝商團,數(shù)不清的車馬在寬闊的平地上排列著,看起來不像是出去打仗,更像是出去撿錢的。
而在武裝商團不遠處,則是隊伍有些散亂的歸化籍仆從軍,一個個騎乘著戰(zhàn)馬,身背弓箭,腰挎彎刀,一個個臉上洋溢著興奮之色,看起來比之那些商人還要激動。
對于草原人來說,他們并沒有什么國家觀念,也沒有什么民族自豪感,并不覺得跟隨大同軍出征攻打其他部落有什么問題。
依附強者征伐弱者,在他們看來乃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情。
三日后,大軍北出靖擄堡,越過了一處山谷,進入了茫茫大草原。
下一刻,映入陸凡眼前的,是一副極美的畫卷。
疏林、柳叢、草地,還有河水蜿蜒,湖泊處處,一片片的樺樹,楓樹,那綠油油的葉子在隨風(fēng)招展,宛如在歡迎故鄉(xiāng)之人歸來!
“真不錯!”
無論是前世還是今世,這都是陸凡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進入草原地界,那放眼望去全是綠色的海洋,真的是令人在剎那間感覺心胸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