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茅舍中,氤氳茶香飄蕩。
蕭銳在詢問張良對未來局勢的看法,而他的回答條理清楚,和賈詡、郭嘉的推算基本相同,不過蕭銳有著更多疑問。
“子房,如果元國南下掠奪,挑起戰爭,那局勢又會如何變化?”蕭銳問道。
張良笑道:“殿下,當夏、秦兩國分割趙國領土后,殿下覺得秦國會遷都嗎?將國都遷到秦嶺山脈以東?”
“不會!”蕭銳篤信道:“秦嶺山脈對現在的秦國而言是掣肘,將來便是天然的屏障,進可攻退可守,秦國不會走這一步臭棋的。”
張良點點頭,笑道:“沒錯!所以秦國就算占領了趙國一半疆土,也只會設為行省,就算派兵駐扎,也遠不如我們大夏對占領之地的掌控!再加上元國南下,必須穿過齊國南下,而我們夏國和齊國有山脈阻擋,相反,趙國和齊國之間卻是萬馬平川,元國最擅長的就是騎兵,他們的選擇就顯而易見了!一旦元國搶掠秦國,秦國必須報仇,北征元國不可避免。”
“接下來,我們便可和魏國聯絡,合縱之術,想來魏國也是喜聞樂見的!不過,秦國的強大毋庸置疑,就算三面受敵,最多打得他將兵力退回秦嶺以西,守住三座雄關,便可高枕無憂。與此同時,在上述計謀施展的同時,也可展開對元國展開策反?!?
“策反?”蕭銳感覺腦袋不夠用了。
張良解釋道:“殿下應該知道,元國的構成和其他國家都不同,他們是以部落為分布,大部落有百姓數十萬,小部落只有幾萬,全都效忠可汗。剛剛說了,估計天氣會越來越惡劣,當各部落饑寒交迫,南下搶掠又無果時,看似穩固的部落之間會怎么樣?必然是大的滅掉小的,內部必將陷入混亂和蠶食。到時候便可援助幾個大型部落,以糧食誘之,根本不用我軍北上,元國必將分裂!”
“我曾分析過元國歷史,部落繁華時,各部落會聯合走向一統,這是為了追求更大的權利。一旦衰敗,不攻自破!而元國一旦分裂,再徐徐滅之,輕而易舉!”
蕭銳豎起了大拇指,贊嘆道:“子房果然大才,竟然分析的如此透徹!”
張良笑道:“殿下廖贊了,這些推測只是假設,世間萬物都在不停變換,我只是推測其中一種可能,沒有誰能料事如神。”
“那魏國呢?”蕭銳問道。
張良笑道:“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弊端,魏國之亡,也將亡于自己。”
“縱觀七國結構,夏國廢除三省成立內閣,集權利于陛下,但若給了內閣和司禮監較大權利,無法壓制,雙方必然內斗,形成荼毒之害!不得不慎重!燕國和齊國、趙國乃是三省六部制,也是有利有弊,最大的弊端是皇帝的權利無法得到絕對掌控,所以才會形成燕皇、趙皇仇視權臣,貪權攬權之情況,皇帝若不能開明而對臣子們疑心,便是禍起之時。元國不用說,秦國和魏國是分封制,也是有利有弊,利之方面暫且不提,而弊端便是當分封的諸侯國太多,而朝廷又無法號令之時,勢必影響國家運轉!秦國還好,一直謹慎這個度,但是縱觀現在魏國,九位異姓王、十八位諸侯,魏國為何那么急切的想要攻占燕國,仇恨恩怨只是表面問題,最大的問題是魏國必須擴充國土,才能讓日益嚴峻的國家得到修養。但這并不是解決之道,異姓王和諸侯的欲壑難平,只會愈演愈烈,所以我說魏國也是亡于自己!”
……
張良款款而談,他雖然隱居于山林,但是對天下大勢以及各國情況分析的格外透徹。
而且他也沒有避重就輕,也講述了夏國的弊端,不過總體而言,現在夏皇的治理手段是七國之中最好的,不然也不會用二十多年的時間把貧瘠的大夏治理的如此鼎盛。
最后,張良笑道:“元國和魏國之亡,是局勢。到時便是夏與秦一絕高低。至于誰能取勝一統神州,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