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不會泄露,呂熙不知道。
唯一知道的是,任何不確定的因素,都得掐死在萌芽當中!
人心這個東西,說不準的……
小吏直接當場被抓了起,關進了小黑屋。
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nèi)行看門道。
不懂的人,讓他看一遍,他也會是不懂。
而懂的人,讓他看一遍,他回去之后經(jīng)過反復的仔細揣摩之后,可能就懂了。
按照呂熙現(xiàn)在手里的東西,唯一能讓他斂財?shù)漠a(chǎn)業(yè)是曲轅梨,自從把此物交給喬家代售之后,呂熙每個月都能獲得一筆不菲的收入。
但出了點問題……
每個月的收入的錢財都在著漸變少。
原因很簡單,因為這曲轅犁太他媽經(jīng)用了!
換句話說,就是質(zhì)量太好……
至少從曲轅犁面世以來,買過的人再也沒有來買第二回。
這讓呂熙一度懷疑自己不適合經(jīng)商,沒有抓到其中妙處……
比如,故意將曲轅犁的質(zhì)量稍微控制一下。
又或者,直接狠下心,將曲轅犁制作得脆弱不堪!
想法是好的,但就是不太切合實際。
曲轅犁的作用本就是代替耕牛,價格也賣到了四十金的高價,如此昂貴的價格,你讓他用個一年就壞了,顧客會買賬?
俗話說得好,貴的東西都有貴的道理,它能給你帶來長久的利益與方便。
如若不然,要是這曲轅犁時不時就壞的話,那還不如回去接著用耕牛,雖然麻煩了一點,但從長久來看,耕牛還是要比曲轅犁便宜。
沒有人是傻子。
所以,曲轅犁這東西就是一錘子買賣,質(zhì)量還非得更好不可!
再怎么說,不能砸了招牌不是?
此時,呂熙領著所有人回到了國公府,但是挑選了幾名值得信任的人來商量接下事宜。
如郭嘉、戲志才。
“哈哈,殿下真乃神人也,這鹽當真好食,當真好食!”
此刻,一包精致的細鹽放在了桌案之上,郭嘉與戲志才又急促地伸出手指沾了一點放在嘴邊。
與以往不同的是,這鹽不但好看,而且也沒有了往常的苦味。
“志才繆贊了,這不過是區(qū)區(qū)小道罷了。”聞言,呂熙擺了擺手,輕笑一聲。
“呃……”
好吧,你很謙虛。
“殿下,此物該是大好,不知殿下何時將其放入市場?”
郭嘉上前,連忙開口問道。
“不急。”呂熙拿起茶杯,淺酌一口。
相比之下,鹽的利潤就比曲轅犁高多了,這屬于消耗品,也是人類每日必須食用的東西!
怎么定價……
這是一個問題。
在漢代,鹽是朝廷掌控之物,鹽稅也是僅次于田賦的第二大稅收,雖然鹽是政府專營,但國家是不負責零售的。
而是把零售賣鹽的權力分包給各個貴族與大商人,要想擁有零售賣鹽的權力,對身價也有極大的要求,至少幾百萬得要有!
朝廷也是要賺錢的。
而商人逐利,從朝廷手里高價拿貨的同時,自然也會用高價賣給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