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皇后把酒杯推到朱元璋的面前,又為他夾了幾塊他愛吃的紅燒肉,為自己夾了一根青菜。
“怎么?皇后又要齋戒嗎?為李善長做福事?”朱元璋盯著馬皇后碗里的青菜冷嘲熱諷。
“沒有。李韓公他有自己的福氣。皇上賜了他丹書鐵券,免他二次死罪,免他的兒子一次死罪。這是多大的福氣啊!”
馬皇后故意提起李善長的丹書鐵券,讓朱元璋覺得自己言而無信。
“他確實是有福氣,可是卻不加珍惜,再大的福氣也會化為烏有。”朱元璋將酒潑在地上。
馬皇后知道朱元璋在告訴她,免死鐵券就像這酒一樣,他想喝就喝,想倒就倒。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馬皇后微微一笑道:“可惜啊,皇上白白賜李韓公免死鐵券了,他不比蕭何,享不著他的福氣。”
朱元璋平定滁州的時候,李善長就投靠了朱元璋,憑著智勇雙,立下蓋世功勛。
因他和漢代丞相蕭何一樣主管軍中物資供應,朱元璋便將他比作蕭何。
朱元璋瞪了一眼馬皇后,嗔怒道:“皇后是說朕心胸狹窄,不如劉邦嗎?”
馬皇后面無懼色,義正嚴辭道:“劉邦知錯能改,沒有冤殺了蕭何,才有了后來的文景之治。不像秦始皇,所有過錯都由李斯承擔,很快就失去了天下。”
朱元璋啞口無言。
馬皇后繼續說道:“李韓公功勛卓著,但從不居功自傲,為人小心謹慎。他若存有造反之心,當年皇上在前線打仗的時候,他在后方完可以自立為王,皇上也未必有今天的天下。”
“如今他官至左丞相,授爵韓國公,年祿四千石,子孫世襲,沒有人比他分得更多的賞賜,享有更高的權位,他又還有什么必要造反呢?他如果和胡惟庸一起造反,即使成功,也是居于胡惟庸之下,能比現在得到更多嗎?”
“皇上硬要說他知情不報,那就更沒有道理了。胡惟庸是他舉薦晉升的,胡惟庸造反,他勢必脫不了關系,他可能知情不報嗎?皇上如果殺了李韓公,現在沒人敢為他說話,可是后人定會為他鳴不平。”
朱元璋嘆了一口氣,放下筷子,起身走出了坤寧宮。
醇厚的酒香仍在房中飄蕩,逆耳的忠言卻隨著朱元璋一起離開。
幾日后,李善長毫發無損回到了家中。
料峭寒冬,胡惟庸案已審理半年有余,與此案有關的或沒關的人都陸陸續續落入法網。
錦衣衛依然沒有停止他們夜以繼日的追捕。
在對一封農青云寫給林賢的親筆信粗略研究后,錦衣衛將軍帶領著幾個校尉匆匆趕往神農宮。
這半年里,籠罩在京城的白色恐怖沒有蔓延到偏遠的神農宮。
神農宮上上下下喜氣洋洋,他們正為即將到來的新年做準備。
農青云自然知道胡惟庸一案。神農宮弟子分布甚廣,任何一個角落發生的事都能在第一時間傳到農青云的耳朵里。
他暗自慶幸神農宮素來不與官府交往,自己也不認識什么丞相胡惟庸。
唯一一個他因為想得到神農鞭而欲結交的官府中人是林賢。幸好林賢故作姿態,沒有搭理神農宮。
農青云在得知林賢也未能幸免的時候,替自己捏了一把汗。
神農宮沒有神農鞭最多只是無法在江湖上統領群雄,若牽連進胡惟庸案,朝廷定然派出軍隊剿滅神農宮。
“宮主農青云何在?”大將軍厲聲呵斥,他橫握繡春刀,表明了格殺勿論的決心。
神農宮門人嚇得兩腿發抖,道:“小人這就去請宮主,軍爺稍候!”
“帶路!”大將軍怕農青云溜了,哪里肯讓門人去通風報信,一行人在門人的導引下來到農青云的書房前。
刺耳的嘈雜聲傳入書房內,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