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婉沒想到張公子除了有一股江湖兒女氣,還沒有如此理智,這般細心。
很難想象他在原劇情里會為了虛無縹緲的愛情花光積蓄。
張公子說他經過這半個月的市場考察,發現了成衣這個商機。
京城貴女的月錢并不多,多的50兩,少的只有20兩。可大部分商家都把產品定位在貴女們身上,憎多粥少,利潤微薄。
就好像他堂叔在京城的店面只是勉強維持,根本都賺不到錢,只有在下面幾大重鎮的分店才能賺錢。
他說自己發現了一個非常有錢的女性群體,就是風塵女子。他怕祝婉誤會又解釋道,不是指官家的那些官妓。
祝婉秒懂,那個群體的確很有錢,男人給不了她們名譽地位孩子,只有在金錢和物質上不斷找補。
張公子說他想為她們做最漂亮的成衣,成本50兩應該可以賣到300兩,真是一本五利的好生意。
劇情里,顧晴晴的成衣店的鎮店禮服敢賣3000兩,看來這個群體真的很有錢。
祝婉二話不說把5000兩掏出來給了他。
這就是過年前他給她的4000兩銀票和皇帝賞賜1000兩現銀換的銀票。
張公子說自己投1萬5。合在一起2萬本金可以做個像樣的店面出來。
劇情數據里保存有三套衣服的樣子,是在原主記憶中顧晴晴穿過的。
根據系統智能加工識別,又衍生出10套類似的衣服。下午三人直接去了一個書畫行,買了彩色的顏料,畫工筆和特定的宣紙。
祝婉用整整一個下午的時間,慢慢的把10張圖紙從系統里還原出來。
張少爺在震驚之余,保留一絲理智,這些投入是無形資產,他要加大祝婉的投資比例。
張家出運營管理,祝婉出圖紙,投資資金比例張少爺出了75,祝婉25。
張少爺的意思他6,祝婉4。祝婉堅持她3,張少爺7。
衣服的式樣不比藥方和菜譜,一方吃萬人。衣服的式樣,每年都要換。服裝圖紙根本賣不上價,天下式樣一大抄,哪個好賣做哪個。
不是說設計不重要,而是設計根本賣不上價,不值錢。
張少爺已經很了解祝婉為人,現在懶得跟她爭,等錢賺到手再私下補貼給她。
3,7的比例,他回本家也好交代一些。雖是他的私產,但是運營還是需要家族的幫助。
沒有哪個家庭愿意看到自家孩子在外面吃虧。如果只是合作朋友關系,還是明碼實價寫清楚各自的利益分配比例。
除非將來是一家人,半賣半送的形式增加女方的陪嫁。以后正式結親的時候,雙方的彩禮,嫁妝攤開才更好看。
哪怕相中了家境不好的對象,高位的家庭也愿意出錢出力抬舉對方家,這才是真正的結親。
原劇情里顧晴晴的成衣店,她占的原始比例是一半。但她似乎絲毫沒有吃人嘴軟,拿人手短的覺悟。
就她那800兩銀子,還能占一半的成衣店股份?最后說是別人家自愿的。張公子為她傾盡所有之后,成衣店就成了顧晴晴一個人的。
張家本家為什么不追究?應該是張公子私下有規劃,這個店鋪作為他給她最后的支持。
再之后,原主就沒有聽說過張少爺這個人,應該還活著,有可能跟他那些朋友浪跡江湖去了。
遇上顧晴晴,張少爺不知道是幸福還是不幸,終于可以擺脫商人的宿命,去做他的江湖俠客夢。
祝婉覺得自己年紀大了,想的東西越來越多,一直回到了陳府,她還在想劇情里幾個炮灰的結局。
下人見到他們兄妹回來,匆匆的稟報了管家,管家帶著陳少爺的信來見祝婉。
信中說,陳少爺很快就會來京城,有要事相告,要祝婉兄妹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