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糧食,而且消耗的非常多。
在這樣的情況下,這場戰爭取消是最好的選擇。畢竟如果雪不化,春天來得晚,春天耕種不了,麻煩就大了。
幸虧老天爺還算給力,在所有人都擔心的時候,還是把春天放出來了,雪也化了。
打仗的事情提上了日程,軍隊開拔,人員開拔。
大軍走了幾批之后,朱由校也開拔了。
這一次朱由校到遼東去,當然不是為了打仗的。他去的政治目的更多一些,同時還有更多的經濟目的。打仗只能往后推一推了。
這一次打仗用不到他,朱由校可以心安理得的享受。
消息傳到遼東之后,熊廷弼可以說是大喜過旺。
自己在遼東八年了,這八年自己是怎么過的呀?
馬上就九個年頭了,可以說是三年又三年,三年又三年。
雖然官職一升再升,現在已經是遼東總督了,可這是什么地方?誰愿意在這里吃這樣的苦?
如果不是皇帝給自己信心,自己早就不想在這里干了。現在這個機會終于來了,自己終于可以帶著人滅了建奴了!
最初的幾年是最難熬的,收拾遼東的爛攤子,整日里提心吊膽;然后就是躲在城里面,憋了吧屈的守衛,日子可以說難過得要命。
后來在遼東打了一仗之后,這日子才好了很多。現在可以說的上是越來越好了。
這一戰覆滅建奴之后,自己就可以離開遼東了。
一來是沒有什么事情可以繼續做了,二來是自己在遼東的時間也太長了。如果不是陛下信任自己,估計早就讓人給弄成篩子了。
功成身退,回去好好干活。
熊廷弼開始積極的準備,等待著朱由校的到來。
越往東北越冷,雖然北京也算得上是北方,可是整體的氣溫還算好。
越往北走,就越冷。不過地面是硬的,有利于運輸,所以這個時間出發最好。
等所有人都到了遼東、準備好了之后,天氣也開始轉暖了,正好打仗。
在趕奔遼東的隊伍當中,有一個隊伍非常的吸引人。
這支隊伍十分龐大,在隊伍當中有一輛由十六匹高頭大馬拉著的巨大馬車,看起來蔚為壯觀。
這輛馬車自然不是別人的,而是朱由校的。
馬車上面使用了百工院最科技的東西,比如板式彈簧、鋼制軸承,使得這輛馬車能夠在保持穩定的時候,也略微具有一些靈活性。
大車向前走的時候,也更加的安穩。車里面也非常寬敞,像是一個移動的小房子。
朱由校坐在里面,可以過得很舒服。
這一點對朱由校來說其實沒那么重要,這幾年他也算得上是走南闖北,雖然沒有吃過什么苦,但趕路還是沒可題的。
不過這輛馬車弄出來的時候,居然得到了很多臣子的支持,說什么天子威儀,要威加海內,所以這樣的大車皇帝來乘坐,就是要給外人看的;畢竟這一次皇帝要到遼東去,不光是為了打仗。
人家把理由都找好了,而且還很堅決,朱由校也就接受了。反正現在的大明也不缺馬,找一些好馬拉著也就是了。
拉車的十六匹馬全都是棗紅色,沒有一絲雜毛,挑選的時候也是嚴苛至極。
如此一來,朱由校也知道了張居正當年是有多么的奢華。
看到這輛馬車的時候,朱由校的心里面就感覺很奢華,這玩意即便是皇帝坐也有一些過了。
可是當年的張居正,人家那可是用人抬的。四十八個人抬起來的大轎子,可見何其的過分。
張居正整日教導萬歷皇帝要節約,宮里面的用度甚至都是一削再削,甚至連點燈都只點一半。
太監宮女的月錢更是一減再減,皇宮里面很多宮殿都塌了一半。皇宮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