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開始,大家都在尋找一條能夠中興大明的道路。”
“可是像賢弟這么敢說的卻沒幾個。”宋應星笑著說道“人都是有私心的,終究是被這些東西所纏繞。如果事事都是這樣,你覺得你行,我覺得我行,斗來斗去的最終就只能是黨爭。”
“所以我很推崇陛下說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你說你行,不行;我說我行,也不行,那咱們就試試唄,看看究竟是誰行。也正是因為這句話,所以我覺得陛下會喜歡我們關學。既然心學和理學都不行,為什么不讓我們關學試一試呢?”這句話宋應星說的很輕,但是卻擲地有聲。
“兄長可知道,這走上朝堂主持革新,搞不好就會流血、就會死的!當初張居正落到什么下場,想必兄長應該也知道。”朱由校看著宋應星,面無表情的問道。
“大丈夫行事,何惜此身?我為的是這天下,為的是大明,死有何懼?如果張居正還活著,他悲傷的肯定不是他的下場,而是他的新政被毀掉了。”宋應星看著朱由校,笑著說道“我不知道自己行不行,但是我想試一試。”
沉默了半晌,朱由校點了點頭,面色凝重的說道“那你就說說吧,給我講一講關學。能夠培養出兄長這樣的大才,我對關學更好奇了。”
“賢弟真的感興趣?”宋元星笑著反問道。
朱由校點了點頭,溫和的笑道“我自然是很感興趣了。看到兄長這樣,我就想學一學了。如果合適的話,那么我就跟著兄長一起學關學。”
“你要是不怕耽誤前途的話,那就沒問題,我就和你說說。”
“關學乃是北宋慶歷之際的大儒申顏、侯可最早開創的,至大儒張載而正式創立的一個學派。因其實際創始人張載先生是關中人,故稱‘關學’;又因張載先生世稱‘橫渠先生’,因此又有‘橫渠之學’的稱呼。”
“‘關學’,以《易》為宗,以《中庸》為體,以《禮》為用,以孔、孟為法。張載先生曾經有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便是先生一直奉行的思想,我們都是先生的信徒。”
聽到這句話之后,朱由校的臉色就是一變。
原來這個關學的張載是這個張載,他的關學實在是不了解,可是這幾句話朱由校聽過呀,這實在是太有名了。
在后世沒有人不知道這句話,這簡直就是宣言一般的存在。
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宋應星非常詳細的向朱由校說明了什么是關學。
在聽了宋應星的講述之后,朱由校大概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這個所謂的關學,其實就是一種樸素的唯物主義,但其實遠不如荀子來的透徹。
說白了關學還是一個理學的學派,只是很多地方不招待見。主張的是氣本論,它的“天人合一”、“民胞物與”思想,不僅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也反映了他視民如同胞的平等原則。
它還主張恢復井田制,認為井田制可以使百姓貧富均勻,豐衣足食;主張愛護天下所有的人和物,不要貪婪,不許霸占。
這些東西在朱由校看來,唯一可取的就是它樸素的唯物主義價值觀,其他的完全不可取。
不過也有讓朱由校感到震驚的地方,那就是關學提出了一個讓朱由校沒有想到的學說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本身有自轉,由太陽、月亮和其他五顆星宿組成的七曜與地球同時向左旋轉,只是因為轉速不同而形成了在地面上看,有左旋、右旋。
這其實就是一種地心說,在這個時代絕對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不過關學不行,它的政策和思想救不了大明。
朱由校看著宋應星,笑著問道“為什么我覺得荀子的學說更好一些?荀子開篇就說不為堯存,不為桀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