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行將解決云霄宗目前的亂局視作一個雙贏的大型項目。
就好比私人承包虧損國企。
當然,這個項目也并非一定要做。
若是響應寥寥,成本太高,那么就算。
實際上,只沖周行選擇的切入點,就不可能差了響應。
師徒派也好,世家也好,大多數云霄宗修士,都不愿意云霄宗倒,他們只是不想和某些人共事,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之所以鬧的這樣僵,主要還是利益無法達成共識,以及世代累疊的恩怨。
而無論是利益還是恩怨,難以分清公私,都是一大主因。
當初十五代掌門軒轅維將權位傳給傅山時就說過:“很多的真相已經被歲月掩埋,以至于每任掌門都要因此背負包袱,到你這里,這包袱已然沉重如山,你這名,很是應景……”
說不清楚,就判不明白,強行了斷,必然得罪一方,另一方也不會多么領情。
傅山的口碑,就是因為拿不出足夠讓人信服的證據而強斷了一些無頭案,從而變壞的,尤其是在世家而言。
如今,周行一回來,竟然主動接了這個鍋,好些人都感到費解。
有些人就覺得周行膨脹了,姬家的姬彩衣,就為此很是不以為然的說出‘一項能,就以為無所不能’的評價。
但也有對周行有信心的,比如洪宣。
作為跟周行接觸相對較多的修士之一,洪宣不覺得周行是那種狂妄傲慢之輩。
相反,十分力,顯露三四分,爆發也最多用六七分,留下三四分預防意外……洪宣認為這才是周行的作風。
因此,當周行公開其解決目前云霄宗危局的辦法后,洪宣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周行做不到,而是為了做到,要付出怎樣的代價。
洪宣私下糾集師徒派的修士,乃至世家的一些修士展開討論。最終的結果,是周行的做法。
用某位世家修士的話說:“對于現在的云霄宗而言,最大的困局不是如何選擇,而是沒有任何一股力量,能將選擇徹底落實。而不選擇,就這么一直爛著,是最糟糕的情況。”
這話洪宣深以為然。
都說國不可一日無君,可迄今為止,云霄宗都選不出一位掌門。
就是因為師徒派和世家形成了膠著,沒有這么一個人,能同時獲得雙方的認可。
于是就形成了一個近乎悖論的牽制狀況:想要獲得認可,就得拿出業績,想要拿出足夠的業績,沒有認可背景下的眾修們的配合、是做不到的,至少短期內很難做到。
當然,無論是看衰周行的,還是看好周行的,其實都是云霄宗的一少部分人。
沉默的才是大多數。
說這些人老成持重也好,慫成了習慣也罷,反正他們是寧肯吃些虧,也不會將自己投入到爭斗的漩渦中的。尤其不會過早的站隊。
而這種情勢的,還是在周行的預料之內的。
實際上他做這個項目,并不是宵衣旰食、全力以赴的那種狀態,甚至都不及他當初完成打錢任務時用心。
他是刻意的不去太走心。
他跟玉無雙就聊過這個問題:“這個項目的特點,在于我的掌控度其實很有限。
云霄宗是大家的,不是我一個人的。
我雖然不介意承包下來,轟轟烈烈干一場。但若沒有足夠的人配合,卻也是不成。
畢竟眾修并不是非我不可。
有退路,有其他選擇,如今爭的,不是生死,而是利益和更好的未來。
那么作為我,也不可能一上來就壓身家,孤注一擲。
我只能向一個子項目下手。
這便是厘清公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