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布陣,厚土宗修士更擅長砸石頭。
周行說好,那咱們就砸石頭。
先砸一百零八塊,不過癮就翻他十倍,砸一千零八十塊兒。
有曾跟周行一起共事過的修士打趣:“那是不是還能砸一萬零八百塊兒。”
周行探手一指:“聯(lián)想能力很強,但膽子可以再大一些,翻他個一百倍。”
人們很捧場的哄笑。
這個時候,沒人覺得,周行說的是實話、真話。
后來成真,再想起這一幕,好多人都覺得周行既有想法,又有實現(xiàn)想法的能力,的確厲害。
一百零八萬塊石碑,用厚土宗某修士的話說:“鑿萬峰之偉業(yè),我以為得干個上千年才能成,沒想到……周行是真的行,連掌門都恨不得跑來砸石頭!”
這是后話了。
一開始就是一百零八塊石頭,高三十三丈,直徑三丈,稱作‘鎮(zhèn)域碑’,后來有人叫白了,干脆叫‘鎮(zhèn)獄碑’。
因為它打造簡單,效果卻格外的好,豐儉由人,可廣泛的運用于限制魔域的擴張,鎮(zhèn)獄名副其實。
得了法門的厚土宗修士們,各自找石山煉碑。
具體很有些小神異,只需成功施法,自然會有石柱從山石中剝離出來。
哪怕是碎石,也能自行生出渾然一體的石柱。
然后還要連施另一種術(shù)法三遍法。
第一遍施展之后,石柱會從天地間吸收力量,改變質(zhì)地,比花崗石還質(zhì)密和堅硬。
第二遍施法后,石柱會進一步改變,變得通體黝黑、表面粗澀。
第三遍施法,真正成為了碑,上面會有蝕刻的符文出現(xiàn)。這文無人能識。后來人們傳說,是仙界秘法文。
石柱制成,便在周行的吩咐下去安置。
先制成的,就跑個遠路,后成的一般都在附近。
具體做法同樣簡單:從周行那里領(lǐng)取一道符箓,準(zhǔn)備好就使用,然后這符箓就會化作火鴉引路,到地方了則一頭撞向大地,以其撞擊點為核心,將石碑埋下去即可。
埋的時候也不費力,只要立于大地之上,然后將其激活,這石碑就會像是立在凝固黃油上的鋼筋突然被加熱到很高的溫度,‘呼呼’的就自行熔下去了。
最終,地面、地下各十六點五丈,定型。
立了柱子,人還不能走,就在柱頂直徑三丈的圓形平臺上打坐,等待即可。
周行在這些修士臨行前就囑托了:“什么時候可以離開,屆時自會知曉。”
確實很容易知曉,因為會自然而然的心生恍悟——有功于天地,領(lǐng)取天運一份。
何止是美滋滋?
好些修士回頭就攛掇周行,包括渡劫后的、甚至是大乘修士都腆著臉來求:“尊者,咱們再立它十套八套唄!?”
天運誰不喜歡?
低修出門,運氣好那就能逢兇化吉、遇難成祥,運氣不好,命都得丟掉。
高修,只要運氣足夠厚,賴在這一界的成本就低,平時想放風(fēng)就能自由的放個風(fēng)。不像現(xiàn)在,往往只能是自囚于洞府,變相坐牢。
剛開始,以御劍門、戰(zhàn)神殿為代表的修士,不知就里,還抱著看笑話的心態(tài),嘲諷幾句,諸如:
“看把你能的,這是多大的一片疆域?
五大宗門,都得各守一方,很是費力的,才勉強保住不擴散。
整一百零根法器,圈成一個鎖元大陣就能封住?
那便是仙器,都不可能做到!”
后來又聽聞了一萬零八百根,一百零八萬根的說法,繼續(xù)嗤之以鼻:“這是效仿精衛(wèi)填海啊,可自古精衛(wèi)就一個,誰能比?”
其實周行更喜歡用‘愚公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