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銘端正地坐在末尾的蒲團上,仔細聽著這場被歲月記載下來的不知什么時代的論道。能被歲月銘記至今的,想來絕對是有仙人一般的手段才能做到。
說不定,真的是傳說中的仙人。
論道還在繼續,這次是下方第二個人起身,同樣恭敬行禮詢問。雖然楊銘看不清面貌,但聽聲音以及從衣著上來看,這是一個女子,而且是這里面唯一一個女子。
“師尊,天地可有靈?”
“天地有靈,降天罰,行地災,此乃道之天地。然生靈之天地又有不同。”
“師尊,何謂生靈之天地?”
宮裝女子又問。
“舉頭所見,萬里無垠,或晴或陰,或雪或雨;足下所踏,廣袤無際,或凸或凹,或軟或硬。此乃生靈之天地也。”
宮裝女子再拜坐下,然后又有人起身,這次是第五個人。
如果說第一個人給楊銘的印象是威嚴尊貴,第二個女子給楊銘的印象是雍容大氣,那這第五個人給楊銘的感覺就是包容仁慈,卻又有剛正不阿,乃是一種至善至仁的形象。
“師尊,天地者,何也?”
“天地者,包容萬物,一視同仁,不因強善,不因弱惡。”
第五個人似有所悟,周身隱隱有金光閃爍,再拜坐下。接下來是第六個人起身,這個人給楊銘的感覺又有不同,變化莫測,捉摸不定,時而嚴苛,時而圓滑,時而血性,時而狡詐。
“師尊,生靈者,何也?”
“生靈者,因果難尋,變數莫測,心道萬千,各有不同。”
第六個人也似有所悟,身上的氣息變幻更加莫測,下一瞬竟然輕笑出了聲音。
“那師尊,天地與生靈又如何?”
這次是第三個人,這個人給楊銘的感覺,便是“仙”,超然于世,飄飄獨立,似是仙之一詞,為他而生。
“生靈存天地,天地存生靈;生靈非天地,天地非生靈。”
楊銘越聽越覺得這場論道玄奧非常,雖然他不能理解其中深意,但單是簡單理解,就讓他受用良多。
雖然目前還體現不出來,但當他能踏上更高一點的層次的時候,他就能了解到,這次對他而言,是一次多么大的機緣。即便如今不懂,楊銘也將所有論道全部銘記于心,在他的心里,似乎有個什么東西正在生根發芽。
這場論道持續許久,之前的五個人都問詢數次,每次都有所收獲,身上的氣息更強,可見收益不小。不過楊銘卻發現,那下方第四個蒲團上的人,始終只是聽著,卻一次都沒有開口。
這是一個讓楊銘感受不到任何風格的人,或者說是楊銘摸不透,他似仙非仙,似凡非凡,似善非善,似惡非惡,讓人對他難下定論。
隨著時間的推移,楊銘感覺到這場論道已經接近尾聲。就在所有人都不再開口的時候,那上方師尊對著下方第四個蒲團上的四弟子開口問道
“幽冥,你可有何要問的?”
幽冥!
這是楊銘知道的這群人中的第一個名字。
那四弟子幽冥聽到師尊點他的名字,恭敬起身,開口道“師尊,弟子不想問天地之道,卻有關于自身的道,不知可否開口?”
“但說無妨。”
聽到師尊允許,那四弟子幽冥恭敬一拜,開口問道“師尊,我知生死有命,生前各有不同,死后一視同仁。但生死之事,竊以為當以生前善惡因,定死后輪回果。故此我欲立地府,廢天地生死之規,立六道輪回之法,若如此,該以何心,求何道?”
四弟子幽冥開口過后,其他幾人聽完,都是身體一顫,以自身之法替天地之規,這是何等瘋狂的想法?
“好!好!好!”
與其他弟子們的反應不同,幽冥的師尊竟然大笑出聲,連說了三個“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