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的手段,另姜綰聞之膽喪,但這還不是最令姜綰震驚的。
太后為了保住成王的骨血,那是無所不用其極。
寧嬤嬤此番來靖安王府,不僅帶走了毀容的梅側妃,還有安陽縣主。
安陽縣主腹中懷的是成王的嫡孫,也就是太后的重孫兒,眼下齊墨銘的命是難保住了,太后就更容不得安陽縣主腹中胎兒有半點閃失。
太后以讓安陽縣主去庵堂替她誦經祈福為由帶人走,王爺沒有阻攔。
安陽縣主對靖安王府來說根本可有可無,以太后的心性,靖安王府要留下安陽縣主也可以,但得確保安陽縣主腹中胎兒萬無一失,萬一有點閃失,太后必會把這筆爛賬算在靖安王府頭上。
太后在成王子嗣一事上已經瘋魔了,天知道她會做出什么樣的事來,讓她把人帶走,王府也能清凈些。
但太后可不只是帶走安陽縣主這么簡單。
安陽縣主是懷了身孕,但沒人知道懷的是男是女,對皇家來說,一個公主郡主無足輕重,公主再聰慧,再伶俐,能繼承爵位嗎?
太后缺公主嗎?
她不缺。
皇上的意思很明顯,縱然齊墨銘的死,熄滅不了北云侯的怒氣,那他殺人償命了,北云侯還一心反朝廷,那就是他北云侯人心不足,朝廷派虎狼之師滅之,乃是天理。
所以,齊墨銘是必死無疑了。
成王一脈的延續,只能指著齊墨銘一人。
然后太后就做了件驚世駭俗的事。
她派人宣刑部尚書的妻兒進宮,刑部尚書的女兒乖巧懂事,太后是贊不絕口,賞賜了一堆東西,賞的刑部尚書夫人心慌難安,急著找借口帶女兒回府。
太后也不挽留,但在出去的時候,刑部尚書府大姑娘不小心撞到一小宮女,小宮女托盤里放著的一錦盒甩了出來。
錦盒里裝的是太后的心頭好,是嫁給先皇后,先皇送的一份禮物。
這一下,可是捅了大簍子了。
刑部尚書夫人拉著女兒急急忙慌的跪下認錯,太后怒氣之盛,幾乎要把順寧宮的宮殿給掀了。
太后念刑部尚書府大姑娘并非故意,饒她對先皇不敬之罪,只留她在順寧宮抄一千遍佛經,向先皇告罪。
刑部尚書夫人是聰明人,太后這是故意設計,留她女兒在宮里做人質啊。
她曾聽刑部尚書說過太后這些日子的反常,太后派人傳召,刑部尚書夫人就起了警惕心,但傳召她的是太后,就算她覺得太后找她沒好事,她沒病沒痛,家里也沒有人病入膏肓需要她寸步不離的守在病榻前,她沒有理由不進宮。
從邁出刑部尚書府起,她一顆心就七上八下的亂跳,應付太后更是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誰想到都告退了,出了殿門了,還出了事。
撞壞先皇賞賜給太后的東西,就是把她女兒打個半死也沒人敢說一個不字,現在只是罰她女兒抄佛經,刑部尚書夫人有滿肚子的怒氣都得悉數壓下,恭謹的謝太后沒有責罰她女兒!
太后只留了刑部尚書府大姑娘,沒有留刑部尚書夫人,刑部尚書膝下僅一兒一女,兒子年紀還小,女兒可是刑部尚書的命根子,留她在宮里足矣,不需要多一個刑部尚書夫人。
再者,留一個未出閣的姑娘都不妥了,遑論是刑部尚書的夫人了。
刑部尚書夫人謝恩后,叮囑女兒用心抄佛經,等她抄完,她就和刑部尚書進宮來接她。
刑部尚書府大姑娘雙眸通紅的目送自家娘親一步三回頭的離開。
太后倒也沒有為難刑部尚書府大姑娘,只命人送去偏殿抄佛經,刑部尚書為人正直,正直到近乎古板,不少朝中大臣看他不順眼,但又拿他沒辦法,太后也不例外。
但凡刑部尚書聽話一點兒,太后何至于搭上先皇賞賜的玉鐲,也要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