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翟也不知道自己具體是什么時間死去的。只記得好像是腦子越來越不會思考,反應越來越慢,最后就聽到砰的一聲,人好像就栽倒在地上了。
不過也無所謂了,到了這時候陳翟也沒用知覺了,死了也好這就不用再體會這具蒼老的軀體了。
哦,也不對,他現在臨死前還撈了個皇帝當當,現在去世應該是叫駕崩了。
只有皇帝才能用的“駕崩”倆個字!
不知道算幸運還是不幸呢!
陳翟記得明朝好像把不同身份的人去世都規劃出了不同叫法。
有駕崩,這個專有名詞就是來形容皇帝的,象征著皇帝的至高無上,就像“朕”這個字的自稱。
然后就是薨逝,一般是一些王公貴族用的
再就是卒,四品官員以上卻沒有爵位的或者爵位低的死去了就叫這個,一般要是同僚去世,你去探望,這個就很麻煩。
你要聽門房先唱道,要先問下你家老爺官居何職,戶部侍郎。
哦!這個你一聽就知道要用卒了,正三品的官員嘛!這個時候你就可以一臉笑意的說了
“恭喜貴府老爺卒了!”
開玩笑哈!當然你要這么做了,也就怪不著別人拿著掃把你給掃地出門了!
稱呼這個東西歷朝歷代都是不能亂用的,尤其是到了明朝,明朝前面一個朝代是元,一個禮樂崩壞的朝代,明太祖打著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大義旗號收復了舊山河。后來明太祖做的第一件事也就是正衣冠,制禮樂,恢復漢家風采
大義名分不能丟,導致整個明朝是最重視上下尊卑的一個朝代,也是被打擊后漢家自尊心爆棚的一個朝代。
陳翟前世是一個歷史愛好者,之前臨死前……誒!我為什么要用臨死前這個詞,好奇怪的感覺,我們的主角還不能死啊!
陳翟臨死前發布的那份詔書就是因為愛好歷史背誦下來的,現在也正好用上了。
整份詔書不大像是朱元璋的手筆,和他之前詔書中的大白話有點對不上,陳翟推測應該是后來人潤筆。
時間很緊急,陳翟也沒用接收到老皇帝的記憶,沒有人家的那份霸氣,也組織不好這種語言,無奈只好用原文直接背誦了。
好在老皇帝登基后深刻意識到自己底蘊的不足,和大儒也好好的學習過,對文言文的功底到現在也實在是不俗了。
在那些大臣面前沒有一絲穿幫。
在這里也辟個謠,前世陳翟就聽說過這種論調,什么朱元璋是個文盲,從小就是個放牛娃,以后當了皇帝還是滿嘴臟話。
首先呢!朱元璋小時候后家里窮沒錯,這是榮耀不是貶低他的借口
他小時候窮,但是從來沒有一刻放棄過學習的欲望,每次放完牛,都會去相近的私塾窗戶邊上聽課學習,這種精神不比現在一些人上課都不會好好聽講的強多了?到現在連朱元璋這種人物都去抹黑。不知所謂。
這是他小時候,等他打下一塊地盤后,有了條件,每天雷打不動的一件事就是拿著一本書在看,遇見一個人都會去問問不懂的地方。
一直到當了皇帝,寫的詔書,這是人家的習慣問題,就是喜歡用咱咱的,怎么了?
還不準北京人帶兒化音?不準東北的說那旮旯啦?再說了平常頒布給平民百姓的詔書你去給寫一個文采飛揚的看看?
陳翟還記得那是個女孩子,說的是理直氣壯,陳翟當時有些氣氛,有些沉默,他當時想了想也不想反駁了,說到底她也是為了掙一口飯吃連祖宗都給出賣了,旁人還有什么好說的。
懂的人自然都懂,不懂的說的再多也沒用,陳翟只能說這么多了!
陳翟現在躺在棺材里已經呆了7天了,期間來來去去走了很多人,甚至還有趴在他的棺材床上痛哭流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