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去作亂。
再說魏國公徐輝祖他也見過幾次,歷史也給了他證明還是能信得過的,最起碼有他彈壓不會出什么亂子。
他現在急需的是多了解些人,多了解些基礎的政務,軍隊在和平年代是起不了大作用的,又不能拉著他去強逼著別人工作,這么多人也強逼不下來呀!
別說還真給他找到個熟悉的人,那就是解縉!洪武、建文、永樂都不得不提到的人。
十八歲參加教育強省江西的鄉試就能高中解元的人,后來做官累至內閣首輔卻又被下獄凍死的人。
解縉初入士就授以翰林學士,太祖皇帝和他說倆人情同父子,曾上書過太平十策和萬言書進獻太祖。
十九歲的解縉來到了人生轉折點,仰仗太祖信重一時間在朝中樹敵數人,當時的兵部尚書沈潛和御史袁泰先后給他一輪的打擊。這倆人現在還在朝堂之上任著大官呢!
到二十二歲就給辭官歸故里一直待到現在太祖駕崩,可能是瞄著新君繼位看看有沒有機會來南京給太祖吊喪來了。
朱允炆案頭上就擺放著一份袁泰的奏疏,就是對解縉的攻擊言論,說他“詔旨,且母喪未葬,父年九十,不當舍以行?!?
不然朱允炆也不會記得還有個解縉“歸隱”在鄉間。
不過朱允炆也沒打算馬上重用他,現在只是給彼此一個熟悉的機會,留待以后,他總不能永遠對底下辦事的臣子不熟悉吧?
現在的朝堂上都是太祖的臣子,他用著是不會習慣的!哪怕他們在聽話。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見識過太祖的英武侯這些人是不會對他心服口服的,現在待的越久將來給他制造的麻煩就越大。
還是需要些自己人,現在就要開始培養了,朱允炆這段時間就準備好了一個個接見這些六部和五軍都督府的頭頭們,還有他們多出去溜達溜達看看他們底下的一些良材,準備好替換他們一些人。
朱允炆呡了口茶,感覺這皇帝當的真不是滋味啊,太累!
唯一有的好處就只有生活物資不缺了,所以朱允炆穿越過來后就有了一個習慣
喜歡美食,吃的喝的用的都喜歡,枯燥的生活總不能把人送去非洲吧!
再說他現在也找不到非洲,估計這一生都沒機會了,朱允炆有些遺憾的想到,不然還真想把黃子澄這個雜毛送過去體驗下!
“來人,記得明天傳解縉覲見,他不是到京城了嘛!都不面圣的?”
朱允炆身邊已經換了個太監隨侍,太監聽到皇帝的話趕緊鞠躬,道
“小的遵旨,陛下,這就讓人傳喚他,讓他準備好覲見!”
“嗯,還有朕晚上吃些什么?現在去傳膳吧!朕現在也就這點樂呵了!”
朱允炆表情輕松的伸了個懶腰,活動下筋骨,看這些晦澀的公文都看了一下午了!現在到了最愛的吃飯時間了。
他這個皇帝除了當著累一點,比其他苦大仇深的皇帝已經好多了了!
比如朱棣那不知道幾代孫的崇禎皇帝朱由檢!
太祖真是給他留下好大一份家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