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得到解決,朱允炆覺得很開心,對陳迪剛剛的冒犯也沒有記在心里了,畢竟他是贏家么,現在還難得開起了卓敬的玩笑。
卓敬苦笑著對著眾人一一拱拱手,道“陛下嚴重,臣聽說愚者千慮,必有一得,這次臣就當了回愚者!”
這話一出四座都緩了緩心情,對這個卓侍郎印象更好了,難得有陛下夸獎,卻不驕不躁,還能謙虛幾句,至少比解縉當時在經筵上的表現好多了。
我……呸!
解縉搞不懂明明是自己的實力,為什么要謙虛呢?說不定你謙虛著謙虛著,慢慢的真以為是運氣呢!到最后真的什么都想不出來,就有你后悔的!
殿內的氣氛好像一下子活躍了很多,齊泰看皇帝的樣子,很好奇他想的到底是什么辦法,真的能解決目前的問題嗎?說實話他就說因為想不出來解決辦法陛下又逼的緊,所以才進獻了這么個不是辦法的辦法,直接把籓王進京的想法打回去就是了!
方孝有些不耐煩了,催促道“卓侍郎,有什么想法趕緊說吧!也讓我們這些老家伙給參謀參謀!看看情況!”
卓敬也不賣關子了,笑意盈盈的開口解釋道“下官傾向于放籓王進京,不過不能全部一起進,到時間可以讓朝廷下公文讓各地籓王分批進京,一個可以緩解朝廷壓力,二個可以甄別下向朝廷靠攏的籓王,把事情辦成籓王進京恭賀新君登基的慶典!
先期可以只讓些部分沒有野心的人進京吊喪,給這次會面打下一個好基礎,也給后面進來的籓王一個警告!這件事情辦好朝廷面對籓王的壓力就沒那么大了,但是這還不夠,下官另一個辦法是安撫籓王。
燕王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放的,但也不能殺,保持現在的情形就是最好的選擇,然后在籓王進京之前提拔些燕王底下的人,給些好處到燕王世子,到時候遇到想興風做浪的不軌籓王,就讓燕王世子去應付。
我看這燕王世子還是明事理的,這樣事情就不難解決,里里外外都說不出陛下的毛病,畢竟真要安照太祖遺詔不給籓王進京,天下人也會心服口不服。”卓敬又看向皇帝,道“陛下,這次能一次性解決這個問題,在臣看來是個機會。”
“機會?”朱允炆眉毛一挑疑惑的道,這次能把危機完美渡過去,他已經是燒高香了,就這還是多虧了朱高熾及時告密,不然他就要慘了,于是趕緊問道“愛卿,說說看是什么機會,朕也想知道”
卓敬一拱手輕聲提醒道“陛下,不要忘了,剛剛臣說的是辦新君慶典,到時候借著機會來京的籓王基本等于了臣服于朝廷,那朝廷要遷移幾個籓王領地不過分吧?不說拆散王府親衛,約束下,不給他們壯大的機會,這也不過分吧?”
“妙啊!妙!卓愛卿這辦法好,兩軍對壘總是要有輸有贏才有趣嘛!不能只有籓王來發難,朝廷卻不進攻的道理吧!”
朱允炆仔細琢磨了下這想法,不禁拍案叫絕。
他知道目前還是要以養精蓄銳,積蓄威望為主,但是這不代表就什么都不做了,有了好機會還是要湊上去,他雖然對這次的危機有些心有余悸,但是卻還沒有被打怕了的道理,該做的還是得做,而且要比平常做的更多,不過就是要更加小心了就是。
這一次不敢說把籓王的問題完全打下去,但是也要做到把影響降到最低,下一步如果要動他們,那這次的安排就是最好的尖刃,要一步步的讓籓王問題不在是心腹大患,這樣他才會有機會琢磨些慢慢變動些天下格局的問題,把封建變成現代,把小農經濟變成商品經濟,大明才會有未來!
“各位愛卿覺得卓愛卿的提議怎么樣,如果沒意見那到時候朕就這么處理了!”朱允炆語氣輕松的再次征求下意見,當領導就要這樣,充分調動下屬的活力,什么都要自己干了,那他多累啊!
朱元璋的那種生活方式他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