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又有幾個大臣站了出來,為自己看好的人出力。
到了現在站出來的都是各方大佬了,不過,朱允炆注意到舉薦的人更多的集中在吏部,吏部權職在這方面占了更多的發言權,也就更多的舉薦他們下面的人了。
不過朱允炆想要看到的人卻始終沒見人影,他既然決定了不選群臣推薦的人,那自然也要拿出自己看中的禮部尚書,不然不足以說服別人。
可是到現在還沒看到有人舉薦,那怎么辦,朱允炆有些苦惱的想到。
到來現場他才知道,問題不會是那么簡單,這些被推薦的一個個都是洪武老臣,履歷豐富,資歷十足,安理說輪也該輪到他們的,上位后估計也能把事情做的很好,現在要朱允炆一個個把他們都否決掉,肯定要給出說得過去的理由的,不然說他薄待老臣可不好。
沉思良久,他余光突然閃過了朱高熾,他被叫到場上后一直不發一言,安守本分。
朱允炆原來想要推薦的人是卓敬,這些天給他的印象好,現在有機會扶持一把,當然不會猶豫,可惜?。∪思也慌?,哪怕是找個小官隨便給他推薦了下,報上來一個明目,朱允炆都能想辦法把位置給他。
但是現在……
他也不能強行去干不是,皇帝也是要底下人支持才會有權威的,一旦任性胡為,權威沒了,這就是皇帝的災難了,而且他的資料也確實差了點,和他同一期的進士已經是他發展的最好了,再強行進一步也不見得就是好事,看看現在禮部左侍郎的尷尬就知道了。
但是朱高熾就不存在這個問題,首先他作為朱明宗室不存在根基不穩的問題,資歷方面他是燕王世子也能服眾,相信也不會有哪個人站出來和他來競爭的,這樣也符合朱允炆為宗親安排的道路。
他本人也是被太祖當文臣教育的,本來就是想著以后能輔佐他的,而且在現在明初這個時代也不會有什么宗親不得為官的祖訓,他只要不死,留下的話在以后就是祖訓,不用在意這些的。
朱允炆越想越完美,本來今天把他叫到奉天殿還在猶豫要給他什么封賞,才能讓他安心的去幫他解決一些籓王的質問,現在倒好,完全解決了。
禮部尚書的位置剛剛好,顯貴卻不權重,以這個名義去接待明年初進京的籓王,也能在身份上不落下風。
好!就這么決定了!朱允炆下定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