炆神情并不輕松,朝會時情況的詭譎他都看在眼里,本來上朝時他都沒做什么準備,就那么光溜溜的上去了,禮部尚書的位置也險些就被群臣得逞了。
正常下朝的時候朱允炆才意識到件事……好像皇帝都是上朝也是需要幾個狗腿子,不方便提的事情就可以讓他們來提,朝會時如果沒有朱高熾最后出來頂鍋,那朱允炆想把禮部尚書的位置拿到手實在是有些難度了。
當時他這邊唯一的候選人是卓敬,但他自己都沒做好準備,推舉時沒有一個人推薦他的,真要是強行扶上位也行,但是一旦卓敬工作出了什么問題,朱允炆的威望也會跟著一起受損,他當然不會做出這種事來,把自己跟一個臣子綁在一起,這不符合他行事邏輯。
哼……這些臣子估計也猜到了他想用卓敬了,平常可能會給他面子,但是禮部尚書這個位置就不是他們能拿出來做交易的,所以昨天才會出現沒有任何一個人推舉卓敬的情況,按理說他是戶部左侍郎,雖然機會不大,但是給個面子當個候選人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這些大臣肯定是想到了如果列入后選的話,那皇帝會選擇的一定不會是他們的人了!
朝臣面對皇帝的手段很少,尤其是在國家剛剛開創的階段,那就更少了,他們唯一能做到就是攜眾人之力一起上,才能打破朱允炆的想法,所以就出現了卓敬一個戶部左侍郎沒入候選人的情況。
這朝堂之上可真是兇險啊!朱允炆內心暗道,看來還是要分解這些人啊,最起碼不能讓他們形成默契,不然他這個皇帝就被動了。
要說分化打擊這一套還是后來的嘉靖做的好,嚴嵩一輩子都給他當著狗,能做的不能做的都交給了他,朱允炆眼神閃爍,既然確定了方法那選誰好呢?這個人選還要慢慢斟酌為好。
嘉靖能算是有明以來最聰明的皇帝了,從一個籓王直登皇位,最后還能完全掌控住局勢,但是聰明歸聰明,選的人不好,最后國家還是被搞的稀爛,朱允炆可不是光想著自己享受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