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考慮到這一點有些為難,稍稍觀望了下郁新,突然笑著搖搖頭,嘴里呢喃著說了句“事情能不能辦都不一定呢,現在考慮這些太早,先看看他是怎么說吧!”
想了想,朱允炆朗聲問道“郁愛卿,既然你有這想法,那就由你說說看這么做的利弊吧?也讓群臣看看具體能不能行的通!”
郁新聞言道了聲是,倒是沒有立即開口,先是站起身來在殿內緩慢踱著步,仔細想了想才一拱手繼續說道“啟稟陛下,我大明自太祖開荒以來已經卓有成效,田賦糧每年都能達到327898萬石。
其中官田約占全部土地的17,剩余的民田中就包括了給各級官員士子的,相比于官田稅收的五升三合五勺(一勺110合),民田的稅收整整少一半,就像是剛才張尚書所說一樣太祖制定稅收的時候也是考慮到民眾負擔不能太重,但是下面的歪嘴和尚把好好的經全給念壞
到現在真正應該享受優惠的百姓沒收到多少優惠,但是士紳們卻嘗到了甜頭,目前為止士紳們通過朝廷優免政策少交糧稅。而因為百姓的稅收卻不見得會少,所以一步步的侵占百姓土地,一步步的擴大朝廷優免額度!問題也就越來越嚴重了
太祖當初考慮的是那稅收優惠培養天下百姓向學之心,但是臣以為還是因為時宜的問題,當初正確的政策到了如今可就不一定了,眼下天下已歷三十年,元末所遺留的膻腥味早已一掃而光,所以臣認為眼下已經到了可以取消這項政策的時候了!”
張紞、朱高熾若有所思,話里的意思聽著是也無不可,前面就講到一個政策不論好壞,在當下的環境中都可以有完全不同的兩種解釋。
四周的眾人聽的很入神,但是大都是準備找她語句里的漏洞準備反駁的。
王鈍抬眼注視著他的副手,又看了看旁邊一大部分同僚的表情,長嘆了一口氣,該幫的還是要幫啊!
“郁尚書,我不明白你剛剛所說的平民百姓沒得到好處是什么意思?難道是有人貪腐?還有我也不懂為什么士紳會侵占窮苦百姓的田地這又是什么意思?”王鈍沉聲質問道,問的也是工部尚書鄭賜想要發難的關鍵點。
郁新聞言不慌不忙的對著老上司一拱手,道“貪腐自然不敢,不過征發徭役卻是地方官員最喜歡做的事,這不也是朝廷政策嘛?一個百姓繳納的錢糧不多,但是地方上所征發的徭役可不在少數。
這一里一外跟本沒區別士紳他們自然不敢去征,也征不了,士紳都有惠免,免征徭役。
至于侵占良田,也是一套的,百姓本就忙于徭役,再被士紳一逼,事情不就順理成章了嘛!”說到這里郁新對著朱允炆一拱手說道
“臣還察覺到近來有一種現象,那就是投獻,平民沒有功民在身的為了避免稅收,會把土地掛在士紳頭上,戶部的文獻里已經發現了多起,各位,你們可以想一想,這種情況下萬一兩家糾結不清,找到官府,這讓官府怎么去判。
而且國家本身收取的賦稅就不多,少掉的這部分要怎么辦才好?仰仗太祖、陛下聲威,也許目前不是很嚴重,但是以后呢?你們有想過嗎?”
這一刻殿內陷入死一般的安靜,郁新發出的話震耳欲聾啊!現在還在這里的都是太祖老臣,還沒有到以后連提都不能提的地步。
群臣的政治素養是足夠的,問題的嚴重性也能看到,古代人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笨,土地兼并問題一直都是朝廷里的重中之重,在高官里也不是什么秘密。
宋朝放任土地兼并的危害就在那擺著的,虛假的繁榮維持了一代又一代,經濟上的繁榮造成的是宋朝的農民起義冠絕歷代,甚至宋朝還為此多了個職業,叫做職業造反。
不造就是死,演變到后來就和現代的失業人口有政府補貼一樣的形式了,沒有活路就去造反,造反就給詔安,詔安就能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