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888現金紅包 關注vx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看熱門神作,抽888現金紅包!
軍戶可稱屯兵,戰時為兵,閑時為民,與曹操的屯墾令唯一不同的是,這些軍戶們是世世代代為軍戶,單列出一個戶名。
這種方式更加類似于唐朝的府兵制,其實中國歷朝歷代都不缺這種方式的兵,包括到了現代還生產建設兵團,這種兵一不增加國庫負擔,二不減少國家軍力,朝廷、政府又是何樂而不為呢?
那為什么又單單只有明朝軍戶問題才會顯得這么嚴重,原因很簡單,明朝社會有個很顯著的特征,那就是流動性差,整個社會宛如一壇死水,不管是平民、軍戶、勛貴、宗親還是商人,這個問題才是最大的問題。
在太祖設想的社會里是一個沒有戰爭,沒有叛亂,沒有饑餓的社會,各行各也安守其職,最好是一成不變,開國之初是什么樣之后就還是什么樣,農民種地、當官,商人從商,軍人種地、打仗,誰也不干涉誰,誰也干涉不了誰。
朱允炆理解太祖想為子孫留下一份家業的心,就像是一個老農民好不容易掙得了一份家業,就想留給子孫,讓他們永遠不要過苦日子,實在是太祖小時候被窮怕了,欺負怕了!
再說的直白點,太祖理想中的大明應該就是舉國上下都是一個機器人,永遠不會反抗,不得不說皇帝就是皇帝,永遠都是自私的,這沒什么好詬病的,朱允炆當了皇帝也會這樣,就像有哪個人能過做到把家產不留給兒子而是給不相干的人呢?
所以太祖才做了這么多,把四民永遠禁錮住,沒有通關文諜平民連縣都出不了,軍戶就永遠是軍戶,胥民永遠是胥民,勛貴永遠是勛貴,自然——皇帝也就永遠是皇帝了!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沒有流動,軍戶們自然就會被百戶、千戶們欺負,因為他上告無門啊!一步步下去,到了后來也就順理成章的成了軍官們的奴仆,這些軍官有糧有錢有人,導致這個膿包誰也擠不破,誰也不敢提,這是比士紳一體納稅更大的難題。
文官們了不起叫囂幾句,社會動蕩一些,傷不了什么根本,但是這些武官們一旦鬧起來,有人有糧,關鍵是還家學淵源,武學盛行,到了后來真要動他們,誰又能夠保證這些人里面不會出幾個李淵李世民呢!
所以說明朝的滅亡是多方面、一起推動的結果,社會各個階層沒有一個是無辜的,包括皇帝在內。
索性這些問題早朱允炆這個時候如果發現也是最好解決的時候,他趕上了一個黃金時代,太祖唯一指定繼承人,根正苗紅!
郁新提出的廢除免稅田說到底就是士紳一體納稅,一定程度上這是朱允炆和文官集團拿內閣交換而來的結果,只不過是朱允炆想象中的內閣和那些人想象中的宰輔不同就是了。
這一步走完,走到位,下一步就是教育了,等安排的這些學子一個個進入朝堂成為中堅力量,那么下一步考慮的就是攤丁入畝了,把中國幾千年的丁稅轉為地稅,釋放巨大人口,這樣中國的潛力才能真正爆發出來,為工業革命做好充分的社會準備和人才儲備。
雖然知道自己目標,明白要怎么去做,但是朱允炆還是覺得憋悶,沒有別的原因,文官那邊都被他搞定了,但偏偏五軍都督府這邊又給跳了出來。
這事還是他想簡單了,五軍都督府的人過來宮里,不一定真是因為下面人鬧騰,說不定這事還有他們參與的那一份在,最起碼他們是樂見其成!
皇帝要建內閣他們沒意見,他們中聰明的也早早就體會到了新朝年號“建文”的含義了,但是皇帝登基幾個月了,把心思一直放在政務上,相對的對他們勛貴的事就沒那么關心了,只是草草的見過幾個國公和都督而已,上面人沒啥想法,他們見皇帝的機會多著呢!不說別的,每次朝會不管有事沒事他們都是能見到皇帝的,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