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熾也很意外這些叔叔對他父王的態(tài)度,在他心里一直覺得就算是父王有這樣不好,那樣不好,起碼在這些叔叔們心中是有些威望的。
誰知道現(xiàn)實給了她當頭一棒,這些籓王也不是傻子,燕王想當皇帝的心思,他們誰看不到,太子朱標死后就一直蹦跶,爭奪太子之位,真要有事,他們都不想被連累到。
緩了緩情緒,朱高熾遲疑了下接著說“有幾個籓王倒是有意向想來南京定居,說是羨慕南京的花花世界,不過不多,還有些想讓陛下給他們調(diào)換下領(lǐng)地,說北方環(huán)境過于惡劣,他們年紀大了,想去到南方!”
朱允炆不禁冷笑,南方在南宋之后一直到清民國時期都是屬于朝廷的賦稅重地,去那里就籓,這些叔叔們倒是打的好算盤。
不過……對于他來說,這就是最好的消息,只要有意向,那無非就是條件多寡的結(jié)果,有的談就行。
他也是被推到懸崖邊上了,不得不趕鴨子上架,在他心里一直都是以為這些叔叔們問出這個話,難說沒有一絲想要逼宮的想法,想要他做出不得侵害籓王的承諾!
承諾能給嗎?自然是不能的!
別說現(xiàn)在燕王已經(jīng)拿下了這些湯王門,就算是想造反也沒有領(lǐng)頭羊,難道說造反就是一件簡單的事?就憑他們手上那幾條槍,那么一點護衛(wèi)!
太祖給他留下的不是一個千瘡百孔的國家。就算是有盼望在,能找到的暗門同樣也不少!
就比如說兵馬最強壯的九大塞王的,實際上他們只是享有監(jiān)管權(quán),太祖留下這個命令也只是為了把權(quán)利留在自家,而不是授予別人造反的權(quán)利。
而且有兵馬沒糧草,這些籓王真想舉旗,糧草問題是他們首要面對的,歷史上燕王起兵成功說實在的完全是朝廷的騷操作所致,籓王在地方上實際是沒有財權(quán)的,地方政務(wù)也不得過問,縛住的手腳還是蠻多的。
這么一想,朱允炆信心又足了一點,更有底氣了。
“既然這樣,那你覺得,如果說朝廷的話想要把他們的兵權(quán)收歸一部分,他們能答應嗎?可以有一定程度的贖買!”
旁邊聽著的人對視了幾眼,果然啊!皇帝是有想法的。
王鈍本來還不大相信的,眼下朝廷局勢一片大好,籓王問題放一放也無不可的。
這個問題朱高熾也不確定,但是……值得一試,反正現(xiàn)在大勢站在朝廷這一邊,真要有問題,朝廷也能有信心解決它。
“陛下,如果說真要這么做的話,”朱高熾吐了一口濁氣,緩緩說道“那臣建議可以把一部分籓王的注意力轉(zhuǎn)移出去。”
“如何轉(zhuǎn)移?”事情被臣子們壓到了邊上,朱允炆還是有解決問題的決心的。
“據(jù)臣所知,大部分籓王都有隱退的心里,花花世界誰不愛好,只要不是有異心的,沒幾個人能忍受邊疆的苦寒,只要給的條件足夠大,臣弟相信,會有人出聲附和的”
“臣的建議是,想要榮華富貴的那就給他銀兩,移籓南方也無不可,左右就是養(yǎng)了個閑人,擔心以后的那就給他們從政的機會,表明朝廷的寬宏,就如臣這樣,不也是做到了正二品閣老嗎?”
“喜歡帶兵打仗的,也可以酌情繼續(xù)留任,不過衛(wèi)隊的數(shù)量就像陛下想的那樣,要砍掉一部分,地方財政也是堅決不給觸碰的,這一類可用銀兩來贖買。”
說道這里,朱高熾有些奸詐的笑道“他們不在乎,不代表底下的兒孫也不在乎,天天呆在北邊苦寒他們是忍受不了的。”
“在后面實在冥頑不靈的,只要配合好,用大勢壓下,不愁他們不就范!如此對癥下藥而下,籓王之難可解!陛下也做到了仁至義盡!”
朱允炆若有所思,來京的有十位籓王,其中帶兵的塞王也有幾個,明朝總共只有二十幾個籓王,這里過來的就已經(jīng)是一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