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四人幫還在各自的公邸辦公,四人各占一角,每一角都有五名文秘司的人緊跟著,不時的把閣老需要的東西遞上去,或者把處理過的奏報分裝放好,等待宮里的人前來取走。
短短時間,內閣新立,卻已經承擔起來,這個龐大帝國的中樞職能,事務雖多,但是內閣里的每個人卻都是樂在其中。
就連旁邊端茶倒水的小廝都顯的各位有勁,俗話說宰相門前七品官,雖不是自己,但是回到家里,坊間的吹牛打屁不同樣用得著嗎,這些都是資本,而且真要是和閣老或者文秘司的人處好關系,飛黃騰達的機會不也更多嗎!
郁新出了皇宮后就馬不停蹄的趕來了內閣,他迫切的想知道王閣老到底知道些什么?
經過門房通報,郁新沒經歷阻攔,他是戶部尚書,見皇帝要等,見內閣閣老就是分內之事了,可隨時通報一聲就行!
郁新帶著滿腹的疑慮走進王鈍的房間,先拱手問了聲安。
之后就直接進入了話題,把事情的經過在次完完整整的復述了一遍,講的特別細致,生怕遺漏了什么!
這會兒,王鈍可沒有絲毫平常的老眼昏花了,耳聰目明,眼神都能透露著光來。
認認真真的聽完郁新的復述,沉思了一小會,突然,按照朱允炆的預想笑了,這可真有意思了。
不過他卻沒有立馬說出來,只是吩咐房間里的人出去給倒倆杯茶進來,并且還特地囑咐了想要喝到的茶葉。
文秘司的人很知趣,剛才的話他們聽著沒有任何問題,但是接下來的,在繼續聽下去,那就是把自己的命不當一回事了!
“郁新啊,”王鈍感慨道“我本來還不同意你提出這種事的,全天下那么多官,有誰不知道這件事的,又有誰不是每天揣著明白裝糊涂,中國山下五千年,從古至今,就沒有哪個朝代士人是納稅的,秦漢不行,唐宋也不行……”
郁新臉色有些難看,他不想討論這個話題,事情已經有了定論,他就是要辦成這件事,秦漢、唐宋沒辦成的事,不代表我大明也不行!而且……到了如今,我大明是不辦也得辦!
“王閣老,在職下看來,此事要分開來看的,”郁新拿起一條椅子直接坐下,今天就來個坐而論道又如何,
“請問閣老,秦漢時期士人幾何?唐宋時期的士人又是幾何,而閣老能推算出我大明士人有多少嗎?如果這還不夠震撼,我想請閣老再推算下百年之后,我大明會有多少不納稅的士人?”
郁新的語言很激昂,剛從圍攻、不理解中走出來的他,應該有太多的抱怨可言,他都忍住了,但是這一刻,他受不了了,
“就是因為有太多人都是閣老這種想法,這件事才辦不了,而不是這件事辦不了,才會有閣老你這種想法!”
王鈍嘆息了一聲,話是這樣沒錯,但是沒必要去做這個出頭鳥啊!
郁新的話他明白,自從免稅田的事情被提起,這已經是朝中有識之士的公識了!
秦漢時期統治階級是軍功貴族,士人的力量弱小,弱小就代表著人少,又因為士閥壟斷,排斥后來者,士人的總體人數一直維持在一個可控的范圍內!
而唐宋,唐朝興起的科舉制度,這是所有讀書人的福音沒錯,為士人內部了新鮮血液,但是那時候的科舉,說實話,只是一個樣子貨。
唐太宗終其一生,也只是稍微為后來的科舉大興打下了一個基礎,在那時科舉是權貴手中的玩物,考場舞弊是屬于常態的,甚至是公開的。
到了宋朝,科舉也真正迎來了大興,但是說實話,每科錄取的名額確實有限的,不多,朝廷也能維持住,而且宋廷搜腸刮肚之下,也不在乎那點土地稅。
但是明朝不行啊!太祖建國后,由于朝廷官員缺口太大,一直都在擴招,但是擴招容易,收回去卻不是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