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切,朱允炆絲毫不知,在他心里已經給方孝孺判上“不能用”的標簽,不管他去怎么折騰都是沒用的。
歷史上他確實是為建文帝付出了一切,勿談能力,只看忠誠,這個人對朱允炆還是有可取之處的。
在他總結看來,臣子分為三種,一種有能力,比如郁新、解縉,這些能力強有些小缺陷,都在容忍的范圍,第二種是能力差有忠誠,比如徐瑾、黃子澄這種,但是這種他自己就要注意分寸了。
本身對于他的作用就在于忠誠,現在忠誠如果朱允炆都看不到,那留著他還有什么用。
第三種就是能力沒有,忠誠也沒有,這里能力說的是治國,解決朱允炆負擔的能力,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就是減輕他的負擔。
這種類型都有個特征,就是朱允炆暫時都動不了,或是因為權衡,或是因為利益,比如方孝孺,對他來說,方孝孺就是這種了,一旦時機成熟就能拿掉他了。
本來他的立場應該是在沒能力有忠誠這擋的,只不過是他自己沒有清楚的認知,一種覺得自己應該是有能力的那一檔,持寵若嬌,持才傲物!朱允炆看不到他的態度。
只能說看中他的忠誠了,文學博士這個沒有實權的官,目前是最適合他的了。
第二,當朱允炆在吃午飯,啃公文的時候,內閣的套論才剛結束。
王鈍驚訝的發現,這一次的張紞就像是變了一個人,開始逢迎鄭賜,基本上他提出來的意見張紞都不會怎么反對。
王鈍內心一片沉重,這可如何是好啊!
內閣四人,朱高熾漸漸的已經開始不管事了,自己一畝三分地上的事情都搞不完,沒功夫管別的。
但是這樣一來,王鈍有種感覺,諾大的一個大明帝國,全靠他一個老人家來維持,可把他驕傲壞了……才怪呢!
當敏銳的發現張紞的態度起了變化后,王鈍就有了疑心,只是后來發生的事情,讓他很清楚的明白了為什么!
“這是陛下同意由方孝孺接下主審官一職的的詔書,”
張紞佯作疲憊狀,道“由三法司輔助,不得有誤,另外陛下也為主審團填了一個人作為富主審,人選由翰林院學士解縉擔任,如果沒問題就加蓋內閣印章,發往翰林院吧!”
在這大明朝,能作為身份上的驗證的就是印章,各色各樣的印章,有接客訪客章、公用官章、私人章、還有部門章,內閣成立之初朱允炆就命有司刻了好幾枚印章。
四個閣老沒人都有一個,平常政務有這種各人的章就足以,逢大事才會用到內閣公章,不過這次事情看著挺大,但實際上對內閣來說小的很,很明顯是用不到內閣公章的。
張紞也只是嘴上說一說,通知到位就行了,不然他拿回自己班房,自己給他蓋上章,也沒沒有任何人能說出什么來!
鄭賜很驚訝,“陛下當初不是不同意這個意見嗎?現在怎么……”
王鈍也想問這個問題,本來建議被陛下否了之后,他還為之一喜,松了一口氣,總算情況孩還在控制內!
但是現在……又是為什么,王鈍皺起眉頭,略帶懷疑的看了看張紞,這是什么情況?
“陛下說履及不久,對朝廷官員熟悉不夠,再加上方博士畢竟是潛邸舊臣,陛下對他還是有感情的,我在旁簡單說來一下,陛下也就同意了。”
張紞嘴角扯出一絲笑容,勉強解釋道,他現在要做的就是,為這件事,給眾人一個合理的能自圓其說的理由,這一點陛下沒明說,但暗地里的未盡之言張紞大概也能猜出來!
漂亮!
我就說拿出方孝孺方博士這步棋是步妙招吧,鄭賜心中感嘆,陛下或多或少對他都是有感覺的,一旦這次做的好,方孝孺很容易就能進入陛下的視線,而且是一進入就不會出來的那種!
王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