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田的情況兵部已查明,總體情況良好,不過個別老鼠屎事件也不在少數,欺壓軍戶,侵占官田的現象也有,不過不多。
至于名單,都在這了,還請陛下預覽。”
齊泰站起身遞上早已準備好的奏折,徐瑾見狀立馬上前接過,給到朱允炆手里。
朱允炆沒看,接過奏折后只是把他放在了手邊,這些東西都不用看,建國才短短三十多年,衛所制度要是就崩壞了,那還得了?后來的大明也不一會取得一連串的勝利了。
總的來說,衛所、屯田又不是只有大明一家,說明這個制度本身還是沒有問題的,解決國家財政困難,能夠做到花最少的錢糧,養好最多的兵馬的效果,那就足夠了。
就算到了朱允炆的手里他也不打算撤換,一個是他一下子撤換不了,這不是簡單的一個制度問題。
他背后蘊藏的是經濟問題,全戶有兩三百萬,這么多人都是職業軍人,而且大多都是年輕人,這些人大多暴力而又熱血,沒有冷靜頭腦。
如果不是屯田的收攏,軍隊的約束,放到社會上還不知道要鬧出多少幺蛾子,而且兩三百人牽扯的就是兩三百萬個家庭,到最后總人數絕對要往七八百萬去發展。
要釋放既要給他們找到活干,給他們足以生存的生產資料,這又是一大手筆,而且這么多壯勞力一下子釋放到社會,一旦有處理不到位的事情發生,那不是給自己找麻煩,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嘛。
所以說到了明末時期不一定就是當朝者不知道這個問題,很有可能是有很多人都看出來了,但是能完美解決方案的卻沒有幾個,既然如此還不如安穩過下去,大明朝走過一天是一天。
“陛下,陛下,有什么問題嗎?”齊泰眼見朱允炆一直不說話,不禁提醒道。
“哦哦,沒有沒有。”朱允炆這才從深思中清醒,道“這事兵部怎么看?犯事的人又要如何去處理,有方案了嘛?”
齊泰面色沉重,看了一眼黃子澄后才緩緩開口說到“此事早有成例,兵部內部研討過,結論是按成例辦理就好!”
“不過臣的意思是,這次能查到這些問題,還要歸功于突然的核查,在于一個突然二字,他們事前沒有準備,
不然早就讓他們留之大吉了,所以臣建議,以后向這種突擊檢查,兵部可以多搞幾次,
不確定時間,不確定頻次的來搞!”
意見很中肯,朱允炆的意思也是如此,“好,就這么辦吧,兵部分出一支隊伍專門來做此事,時不時的就要核查一下,如果沒有結果,出了事情就由他們來負責!”
這就有了一絲憲兵的味道,不過目前還只是負責了小部分憲兵的職責,朱允炆準備先看看效果,施政什么事情都不能急,就算是頂好頂好的政策也要先等等看,試試效果再說。
不然朝令夕改,傷害的是作為皇帝的他的威信,而不改,苦的又是底下人,并且一條政策的制定會波及的肯定不在少數,人一多朱允炆光是聽到都會感到不安的。
所以,沒辦法,只能在政策的制定前多多思量了,多試試錯,一旦有了問題也好改正。
“是,陛下,臣回去就開始準備!”
齊泰恭敬的回應道,至于要付責任,到時間會不會有人推諉不去,這些都不是他們二人來考慮的事情,一個皇帝一個兵部尚書,如果考慮的都只是這些問題。
大明估計也就沒什么希望了!自有下面人去想辦法解決。
齊泰的問題處理完了,朱允炆看向黃子澄,期待著他會給出些什么
王鈍愣住了,想了半天實在沒想到會是這樣的辦法,說辭。
鄭賜已經妥協了一步了,不要小看這一步,最起碼郁新本人能從這一步洗刷掉罪名,就算從戶部尚書讓位,也只是因為個人原因,沒法更好的履職,而不是被拿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