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直隸。
自黃子澄到任,與郁新交接文書,每日就沉浸在這一份份資料堆里。
沒有這些東西以前,黃子澄雖然是請命過來接管這些事的,但是他的內心未嘗沒有一絲懷疑,覺得陛下是不是想多了,太祖設計的架空、政策怎會出現問題呢?
士紳作為國家支柱又怎么會淪為挖帝國墻角之人呢?這些都是在他腦海里,自認為是不會有錯的認識。
只是,既然陛下要做,他又沒有別的方法翻身,那他就不管這事是對是錯,都是他黃子澄第一個要做的事情。
郁新這段時間不是沒有成果,黃子澄接管的這些資料就很說明問題,最起碼他把廢除免稅田一事的先期準備已經完全做足了。
大明是到了舉人之后就會有免稅的這項權利,普通秀才在地方上中了舉人后,由地方官府向朝廷送上來新晉舉人材料,然后再由朝廷統一發放文碟,地方上在根據這個制定免稅的部分田畝。
但是這些就靠地方上被士紳們的腐蝕程度了,還有地方官的為政能力,能力強的壓著士紳打,自然什么問題都沒有,能力弱的需要依附士紳才能處理好政務,那既然這樣也就怪不得他們提出各種要求了。
往往是地主家里出了個舉人,免稅的額度能吃到嘴軟,而普通人家的舉人在這個立國初期的大明,就沒這么好運了,依然只能按朝廷規矩來。
郁新把這些潛規則的運行機制完全理清,派人明察暗訪,一一對照百姓的口供,把哪些流失嚴重的地區已經完全劃分出來,只待接任者繼續做下去。
這里面還有一個問題,大明實施的是包稅制,中央只會根據往年的賦稅,給地方上劃出一個需要上繳的,大致財政額度。
有這些賦稅流失情況的地方,上繳的財政收入是不會變的,但是收稅的土地又有減少,那怎么辦呢?
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找平民收取更多的土地稅,來保證每年上交的額度不會變,所以說實話,沒在地方上呆過的官員,是很難理清其中的區別的。
黃子澄收到這些材料后,花了一定的時間整理,理清工作思路后,就開始一個地區一個地區的走訪。
首先就是問題最嚴重的江南地區也就是南直隸,大明首府所在。
南直隸在大明是包括了今天的安徽與江蘇,再加兩浙的部分地區,算得上大明朝的精華所在,解決了這里,基本上這個問題也就解決了一大半。
真實的大明初年,北方常年經歷戰亂,有著現在的生機,這還是立國之初,太祖皇帝就組織了大規模的移民,再加上開荒、太祖當初的大牽連案,地主所剩無幾,問題也就算不得嚴重。
今天已經是黃子澄走訪的第十天了,十天時間里粗略的看過直隸的部分地區,情況令他有些發寒。
百姓的困苦,對于從小不缺吃不缺穿的他來說是無法想象的。
不能說所有的問題都是因為這個,但是這個導致的問題卻是最嚴重的。
經歷過洪武的大明吏治說實話能算得上古代罕有的清明時節,但是也禁不住如此摧殘啊。
官員的淪陷只有零次和無數次的區別。
黃子澄發現了一個現象,有賦稅流失問題的地方,百姓生活是尤為困頓。
略加思考,他就發現了其中問題,也許剛開始的時候,離補足朝廷要求的賦稅,分攤在無數的百姓之中,負擔還不算大,日子也能過下去。
但是對于官員卻不是這樣的,有了這一次的甜頭,對他們來說就像是打開了新世界,之后各種能貪贓,又不違反朝廷禁令的方法也就一個個被開發了出來。
比如火耗,比如淋尖踢斛,反正是只有你沒聽過的,沒有他們不能用的。
只要開了頭,就沒有停下來的道理,至于上訪,官員們也有的是辦法,截訪這是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