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發生的事朱允炆統統不關心,自然有下面的人忙活著,他只管見到解縉,了解好這個人就行。
他晚上一個人睡大覺睡的舒服,這幾天事情不多,但是壓力卻不小,把他稚嫩的肩膀快壓壞了,和明成祖朱棣對陣可容不得有一絲一毫的大意。
朱允炆是把他當成畢生大敵來看待的,就算是現在已經把他給形同軟禁,朱棣守陵的地方也有重兵把守,他還是不敢有所松懈的。
整個明朝朱元璋留下了好大一份基業,也是漢名族最后的一份基業,就算是把朱棣打死輪到他來掌控,他也不敢保證就比朱棣做的要好。
大明到現在有三十一個年頭了,整個國家就好像是一個蹣跚學步的孩子,盡吞山河的氣勢是有了。
但是蹣跚學步的孩子還不能要求太多,更多的精力要放在內政上,所以朱允炆也一直把精力放在學習從政上。
軍隊他從不擔心,里里外外被太祖梳洗了這么多遍,為了朱允炆的上位,太祖殺了藍玉,殺了常遇春。
要知道當年太子朱標的下面可不止朱允炆一個兒子,他可不是嫡子,不是一開始就定位太孫的人選。
太祖為了他上位殺的這些人可都是朱允熥的支持者,其中常遇春是朱允熥的舅舅。
到現在沒有哪個勛貴可以造次,說他是天胡開局沒有一點錯了。
但是王朝初期的各種毛病也是一個不少,這個時候如果殺了朱棣卻不接過他所做的事情,那這大明朝也長久不了。
很多人看著朱棣就是一直北征北征,但是都沒看到他在政治上所做的梳理天下。
王朝初期,人心不定,靜觀天下之變的人還不在少數。
包括他說做的鄭和下西洋引萬邦來朝、北征蒙古、修永樂大典還有改革吏治完善文官制度,這些都是為了政治服務,穩定人心所用。
要真想著解決了籓王問題就萬事大吉了,那也離死不遠了,從來都是打江山相對容易,做江山不易,明成祖朱棣對明朝的貢獻是不可估量的。
所以朱允炆現在也在猶豫到底要怎么處理朱棣和各地籓王的事。
殺了是簡單,但他不確定自己就能做好,做穩這個國家,浪費了這個漢民族崛起于世界民族之巔最好的機會。
但是放了也是不存在的事情,就算是朱允炆心里還殘存著一些民族大義,這也是為了自己更好的做在皇位上,為了自己好好的活著。
自古以來就沒有哪個皇帝被趕下臺后還能好好活著的,所以為了自己,為了后宮里的大美人也要做好這個位置。
所以最好的辦法是和朱棣維持一個斗而不破的局面。
但是要把其余籓王削掉,不管是遷還是廢,都不能再讓他們掌控兵權了,這樣他們成不了成為朱棣的支持力量,也就有了和平共處的可能。
至于現在的,朱允炆考慮良久朱棣目前還不能放,起碼要等到他建立威望,打掉朱棣的根基后才有機會讓他走出來。
到時候一個沒牙的老虎,哪怕威望再高他也有機會保持壓制局面了。
第二天一大早,剛經歷完朝會。
朱允炆現在覺得這個早朝的制度實在是太不人道了,每天都硬生生的把他從睡夢中拉起來。
就算是他忍的了,這些朝堂大臣,一個個都七老八十了,身體怎么受得了啊!
所以今天朝會上,他硬拼著威望受損也把早朝制度從每天一朝改為了,每七天一朝,平常就該干嘛干嘛!
這都是為了那些老臣的身體著想!
朱允炆是這么想的,朝會上也是這么說的,一有人反對說違背祖制,他就把那些老臣給拿出來溜溜,讓那些頑固派無話可說。
我們這個民族從來都是尊老愛幼的,早在漢帝國就有三老制度,一直到現在那些民間的長者都在各自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