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南在臺上向聽眾鞠躬后就走到鋼琴前落座,一襲白袍與锃亮的黑色鋼琴相得益彰,越發顯得有幾分神秘與莊重。
硬邦邦的立領很不舒服,讓蘇南幾乎是梗著個脖子坐在琴鍵前,但在臺下的觀眾看來,認真嚴肅的蘇南此時才更有魅力。
琴聲乍起,蘇南用舒緩的節奏和小顫音模擬長笛那特有的深邃、淡雅的音色,即刻把人帶入了近乎夢幻般的境地。
緊接著徐徐改變音階,通過模仿雙簧管奏出了優美迷人的旋律,顯示出一派風和日麗、鳥語花香的江南旖旎風光。
這時,音色再變,在右手快速琶音的伴奏下,琴聲開始緩緩展開這個《梁?!返膼矍橹黝},
此時的曲調清麗賢淑、柔美動人,表現了梁山伯、祝英臺真摯、純樸的愛情。
在第二遍的重復時,蘇南通過不同的指法彈出倚音和震音,通過快速的交替彈奏模擬出了原曲采用了大提琴和獨奏小提琴的真誠對答,使主題更加熱烈、愉快。
此時整個音樂大廳的所有聽眾,仿佛都能從蘇南的琴聲中聽到,好像有兩個人在對話,時而細語呢喃,時而悠揚婉轉,時而愁腸百結,時而信誓旦旦。
配合蘇南演奏者身上白袍上的組組彩蝶,又仿佛兩只蝴蝶在對舞,四雙翅膀翩翩而歌,優美的舞姿就是悠揚的樂曲。
彩虹萬里百花開
花間彩蝶成雙對
千年萬代分不開
梁山伯與祝英臺…
-一種發自內心的情素,一份自然流露的愛意…
此時有聲勝無聲,現場所有的聽眾又都沉浸在了蘇南所營造的東方愛戀氛圍之中…
相聚雖好總有分別,快樂情緒之后就是離情依依十八相送。
蘇南將主題變奏緩緩奏出,琴聲有如邁不開的步履,卻終究不得不離去,在這段末尾鋼琴第一次奏出哭調主題,預言悲劇結局。
接下來的琴聲節奏大開大合,旋律高低起伏,分別呈現出強、弱、強,也就是快、慢、快。
開始如大浪涌來的急促琴聲代表祝父的反對,連續幾個小節下行樂句,好像在說不可以!不可以!
旋即有另外一組震音猛烈與之抗衡,兩者沖突漸漸上升,表示戀情曝光,一波波涌來浪潮終將原來的主題給淹沒。
緊接著節奏開始變緩,蘇南刻意用一些小二度或者減七度來模仿梁祝樓臺相會的景象;
類似于小提琴委婉的訴說情意,大提琴在一旁撥奏聆聽;或是輪到大提琴在傾訴愛意,而小提琴在一旁隨和…
突然,琴聲急轉而下,如同越劇中囂板的「緊打慢唱」手法,預示著梁山伯因過度悲傷絕望而病逝。
直到祝英臺在被迎娶過門途中,停在梁山伯墳前哭靈,蘇南又模擬出小提琴那凄厲聲調的哭腔梁兄呀!
隨之而來的碎奏、斷奏等哀痛欲絕的旋律,有哭聲,有跪行,其中還有些回憶片段…
漸漸的淚眼開了,哭聲歇了,心意已決,在悲憤低沉的琴聲中,仿佛祝英臺縱身投入突然爆開墳墓中自盡,同時也把音樂推向了最高潮。
臺下的聽眾此時仿佛也身臨其境,從慷慨激昂的琴聲中看到了相愛的人雙雙離去…
正當人們都沉浸在這種傷痛和感懷的氣氛之中的時候,琴聲又再度響起,美妙舒緩的旋律又把人們帶回了那自由、平等而又迷入的愛情世界。
在輕盈飄逸的琴聲襯托下,愛情主體再現,梁山伯與祝英臺仿佛從墳墓中化為一對蝴蝶,在花間歡娛自由飛舞,永不分離。
最終全曲結束,蘇南也梗著脖子站立起來向臺下聽眾致敬,偌大的音樂廳也響起了雷鳴般的熱烈掌聲。
“我從未聽到過如此美妙的東方愛情故事,又一首經典!而且還開創了西樂東韻的先河?!?
熱淚盈眶的